第39頁(第1/3 頁)
讓她卸下偽裝的面具的,正是柿子的畫。
對柿子來說也一樣。當柿子發現阿海和自己有著同樣的對繪畫的熱愛時,柿子欣喜若狂。她一直期待這樣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緩緩走到自己的面前,問:這是你的畫嗎?彷彿單單是為了這句話,她就能面帶微笑地迎接明天。
第四十二章 嫉妒之火花
友情開始得很快,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起離別的阻力。
阿海是班級裡唯一一個不嘲笑柿子的異鄉口音的同學,在柿子受到歧視和取笑時,阿海站出來維護了柿子,卻讓柿子徹底崩潰了。柿子的家庭經濟狀況非常困窘,她只能依靠幫父親看店來維持病床上的母親的生命,她會畫畫,也是希望能用畫來獲得謀生的手段,當畫筆用完了,她連買新顏料的零錢都沒有,要從別家的店裡偷。
相比之下,阿海的經濟壓力就小了很多。她的父母都是教師,鼓勵她考上大學之後去讀醫學專業,只要分數不下降,他們便不在意她的生活狀態‐‐她開心就好。所以阿海能更加隨性地對待人生。
在某次爭吵中,柿子忍不住冷言冷語地諷刺了她:&ldo;你就是個灑脫到極致的人。&rdo;
&ldo;……&rdo;
阿海卻沒有反駁。
柿子在沉悶的生活中呆得太久,每天都期待自己能從這漫無邊際的苦日子裡逃離出去。她和大多數人一樣,並非不懂灑脫,只是無力去追尋它。就像她用摻了很多水的顏料畫出微笑著的母親,似乎整個世界只剩下她和色彩。
這一年的冬天,柿子的母親過世,父親帶著柿子搬回了原來的小城市繼續開雜貨店,柿子從大城市的學校退學了。不久後,留在大城市的阿海考上了大學,前往她父母心儀的專業,準備成為一名醫生。
離別之前,她們合作繪製了一副巨大的水彩畫。繪畫是她們心底相通的最本真的語言,她也希望繪畫能成為她困窘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在她用水彩一筆一劃地勾勒風景時,她的心裡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遠在另一座城市的那個友人。
她原以為,自己的生活會這樣一直平靜地持續下去。
但是,她錯了。
一切都是從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開始的。
&ldo;這畫兒是誰畫的?&rdo;
&ldo;是我女兒,客人。&rdo;
&ldo;哦……她今年多大?&rdo;
&ldo;十九歲。&rdo;
這幅畫被偶然前來小城市寫生的某個美術教授看到了,他對它驚嘆不已,認定它是百年一遇的傑作。他喜歡這畫,柿子聽到他問出第一句的時候就產生了某種錯覺‐‐和她遇到阿海時的場景十分相似。柿子誤以為這個男人也能成為自己的知己。
&ldo;真年輕啊……我可以買下它嗎?3000元怎麼樣?如果不夠的話,5000?&rdo;
&ldo;不必了,先生。&rdo;柿子插嘴道,&ldo;要是您喜歡的話,這畫可以免費送給您。&rdo;
在她說出這些話時,父親一臉驚懼地瞪了她一眼。家裡的收入一日不如一日,她好不容易能靠畫畫賺錢,卻在生意即將談成之際、主動提出將它免費贈送給一個陌生人,這行為不是蠢就是壞!
教授卻搖了搖頭。
&ldo;不,不,不,我相信一副好的作品值得它應有的價格。我需要為自己的認可提供證明,你需要對得起自己付出的勞動。&rdo;教授和顏悅色地說,&ldo;這裡是5000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