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2/2 頁)
公、高句麗王;
492年,北魏孝文帝冊封文諮王為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徵東將軍、領護東夷中朗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494年,南齊鬱林王冊封文諮王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徵東大將軍、高句麗王、樂浪公;
496年,齊明帝冊封文諮明王為車騎將軍;
502年,梁武帝蕭衍冊封文諮明王為車騎大將車;
508年,梁武帝加封文諮明王撫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518年,北魏孝明帝冊封安藏王為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520年,梁武帝冊封安藏王為寧東將軍、高麗王;
526年,梁武帝令安藏王之子安原王延襲其父爵,為寧東將軍高麗王;
545年,陽原王嗣位,梁武帝其襲父爵位;
550年,北齊文宣帝冊封陽原王為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寧東將軍、高麗王;
559年,陳文帝詔授平原王為寧東將軍;
559年,北周高祖封平原王為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560年,北齊廢帝冊封平原王使持節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麗王。
562年,陳文帝授平原王寧東將軍。
上述諸多冊封中,值得注意的是領護東夷校尉一官職,本是為加強東北區少數民族管轄而設立,原由中原王朝派人擔任,後改由少數民族首領兼任,仍為中原政權的官員之一。在這個問題上,北魏與東晉南朝諸政權有些區別,北魏視高句麗為屬國,故封此官;而東晉南朝諸政權以高句麗為藩屬國,故在高句麗王前加&ldo;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rdo;、&ldo;徵東大將軍&rdo;等稱號。從公元520年起,中原各王朝不再稱其為高句麗王,而稱高麗王,這都是由冊封詔令而起。但是在《三國史記》中,始終稱高句麗,就連中原冊封之號,均記做&ldo;高句麗王&rdo;。可見,&ldo;高麗王&rdo;是中原王朝所加之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