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3 頁)
&ldo;不過在貧僧這裡借宿的過路人中,能像二位這麼快就看出詩中端倪的並不多。&rdo;惟上笑道,&ldo;離合畢竟生僻了一些,要寫得好就更不容易了。&rdo;
裴玄靜贊同:&ldo;歷來詩謎中藏頭、迴文用得多些,熟悉離合的確實較少。&rdo;
惟上說:&ldo;只有一位權德輿權相公離京赴任東都留守時,曾在鄙寺暫歇,他也很懂得離合詩。&rdo;
惟上法師提到的這位權德輿相公,倒也是本朝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不僅在政治資歷上可以與武元衡相提並論,而且執掌文壇多年,就連劉禹錫、柳宗元這種級別的大才子都得投文於其門下,求其品題。自元和元年起權德輿就一直擔任宰相,三年前才被皇帝罷了相,轉任東都洛陽留守。
聽到權德輿的名字,崔淼隨口問:&ldo;我們也要趕著去東都,竟和這位權德輿相公走的是一條路嗎?&rdo;
惟上道:&ldo;是啊,二位不知道嗎?從鄙寺去東都是一條捷徑。&rdo;
捷徑?
裴玄靜和崔淼的眼睛不約而同地發亮了。
惟上法師娓娓道來,原來從這座&ldo;靈覺寺&rdo;後門出去,穿過曠野便是崤山,崤山之下有一條雍谷溪,順著溪水再前行半天左右,就能到達河陰縣了。
河陰縣,是大唐至關重要的一個地方。開元二十二年時,朝廷為便利漕運,特選址在河陰築大倉,專門納儲從江淮地區經過汴渠運來的糧食,然後再經由黃河、渭水運往長安。從而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西京的糧食短缺問題。自元和以來,為了保障削藩部隊的糧草供應,憲宗皇帝更命將絕大部分轉運的糧食都囤積在河陰倉,以便根據戰況靈活呼叫。
從河陰縣再到東都洛陽,就只有一天不到的車程了。由於河陰倉對大唐意義重大,又和洛陽離得近,便劃歸東都一起管理。
據惟上說,三年前權德輿被罷相,改任東都留守時,特意選擇先經河陰再赴洛陽上任,也是為了順路考察河陰大倉。
從早晨的絕望到現在突如其來的驚喜,裴玄靜簡直有些不敢置信了。
沒想到誤打誤撞竟然走了一條捷徑。如果惟上所說屬實,那麼總共再有一天半的時間就能到達洛陽了,甚至比裴玄靜原先所期待的還能提前半天。她一時無言,似乎生怕自己一多嘴,便打碎了這從天而降的好運。
崔淼卻和惟上聊得熱火朝天。
&ldo;聽說權德輿被罷相還和前些天遇刺的武元衡相公有關,&rdo;崔淼道,&ldo;不知法師有否聽權相提起過?&rdo;
&ldo;倒是未曾聽說。&rdo;
崔淼說:&ldo;我也是道聽途說來的,不知真假,姑且供法師一娛吧。據說朝中的兩位宰相李吉甫和李絳常年不和,不論大事小事都吵個沒完,聖上不勝其煩。權德輿相公在二人中間不偏不倚,結果聖上遷怒於他,責備權相沒有是非決斷,並以此為由將他罷了相。不久後武元衡回朝,每見李吉甫和李絳二人爭吵,同樣不予置評,聖上卻贊武相公為忠厚長者,反而大加愛幸,豈不氣煞人也。&rdo;
惟上聽得大笑起來,&ldo;那是聖上太愛武相公了,權相實所不及啊。&rdo;
&ldo;怎奈皇恩再浩蕩,武相公也還是橫遭不測了。&rdo;崔淼習慣性地挖苦了一句。
惟上說:&ldo;提起武元衡相公,貧僧倒記起來了,那次權相留宿鄙寺時,確實也提到過一件與武相公有關的趣事,並且和離合詩有關。&rdo;
原來權德輿曾經作過一首離合詩,是贈給秘書監張薦的。因為寫得十分精彩,當時引得朝中一堆人湊趣,紛紛創作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