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青春的顏色(第1/3 頁)
半夜,李智允手機裡有好幾個未接來電,她一一回復,報平安後,終於鑽進睡袋裡準備休息。
Emily有些傷感,這次事故後,他們肯定會快馬加鞭進入首都,按照Sophia的性格,大概將空運過來的疫苗資源消耗完畢後,他們就會提前結束這次行動了。
她低聲詢問一旁閉眼的李智允:“智允呀,你睡了嗎?”
“還沒有。”李智允腦海裡依然重複著爆炸那一刻的畫面,她心有餘悸,但她在電話中,簡單地用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她今天的遭遇。
她的親人朋友戀人遠在國外,與其讓他們陷入無解的擔憂,不如報喜不報憂。讀多了歷史,她無師自通如何不說謊地避重就輕。
“今天是不是嚇到你了?”
李智允側頭看向她,難得坦誠地點頭:“猝不及防的爆炸,激發了我童年的心理創傷,還好Noah在我身邊,幫了我一把。”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最後一道挑戰。”Emily嘆氣:“我們必須適應暴力,貧窮,饑荒和死亡,甚至包括同伴的死亡。沒有人天生具備這樣強大的適應力,我們都是一次又一次經歷離別和意外,鍛煉出來的。”
“所以,這條路上,我們不斷見到新人,又時常失去同伴,可能是生離,也可能是死別。”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行動,他們還能不能再次相遇,Emily無意強迫智允,於是轉移話題:“我還沒問過你,你為什麼來這裡?我記得你主要學習的專業是文學。”
“我想要找到人生的答案,但文學沒有給我答案。它看似坦誠到殘忍地剖析人類的內心和細微感情,但多是巧言令色。”
李智允讀得越多,越發現翻譯和寫作中暗含的立場和利益選擇,她眼神傷感:“文字更多時候是男性的意淫,是謊言的藝術,僅此而已。”
“智允,你找到了嗎?”
“沒有,但我見到更多更真實的自我,我跟過去很多糟糕的事情和解了,也變得更勇敢了。”
李智允最後揚起嘴角:“Emily,我這趟收穫很多。”
“真好。”Emily為朋友的成長感到開心。
“你為什麼選擇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呀?”李智允開始好奇她的初衷:“跟你脖子上的十字架吊墜有關嗎?”
“差不多吧,我不算傳統的基督教徒,但我來這裡是為了贖罪。”
“贖罪?你覺得人生來有原罪?”李智允輕輕蹙眉。
小時候,她的街坊鄰居多的是教徒,越是貧窮,越容易佈道,他們說她生來帶有原罪,她的遭遇是贖罪。
呵,不過為自己的袖手旁觀和病態的殘忍尋找道德上的藉口,她毫不留情地道破他們的假面,遭受周圍大人們恐懼排斥,正好,她也不需要無用的憐憫。
他們會叫她瘋子,但瘋子好過傻子。
“不是聖經裡的原罪。”Emily搖頭:“是我的家族犯下的罪孽,我作為受益者,承其恩惠,必受業罪,我需要用行動贖罪。”
“家族?”
“我生父家以販賣武器和暴力起家,以財富奪得強權,樓梯上每一張家長的畫像上都沾滿血痕和罪惡。”
雖然她年幼父母離異,她十八歲選擇離開美國,跟著母親住進英國的繼父家。繼父是個家庭普通的醫生,正是這種地位和財富差距,讓她清楚地認識到這個真相。
Emily眼神空洞,強扯起嘴角,纏著繃帶的手,握緊十字架吊墜:“所以,我們家族後代凋敝墮落,是命運早早標註的代價。”
李智允從不為父母的罪孽感到愧疚,因為她是他們手下又一個純粹的受害人。成長中,她看過太多東亞家庭下兒女的境遇,不能將父母吝嗇又要求嚴苛的教育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