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他人完全是沒有價值的、不是一個好人的終極道德判斷?你有權利對別人做出這樣一種徹底的判斷嗎?還是說你僅僅表達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說,你持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別人所做和所說的事情而感到難過?
比如說,在你對你的配偶發怒時你會說:“你一點也不好!”但是當幾天後怒火平息時,難道你不承認你大大誇大了他或她的“壞的方面”嗎?的確,你所愛的人或許有很多錯誤,但是認為你所爆發的不贊成態度或批評意見會讓他完全永久地沒有價值,這難道不荒謬嗎?如果你承認你的不贊成態度並不包括那麼多的道德力量來摧毀其他人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為什麼你要賦予別人的不贊成態度以掃除你個人自我價值感的力量呢?是什麼讓它們變得如此特殊?當你由於某人不喜歡你而顫抖恐懼時,你誇大了這個人所擁有的智慧和知識,同時你也低估了你自己,因為你不能夠給你自己做出合理的評價。當然,某人或許能夠指出你行為中的缺點或思想中的錯誤。我希望他們會這麼做,因為你可以以這種方式學到東西。畢竟,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別人有權利不時地告訴我們這一點。但是,難道你不得不在每一次別人批評你時就讓你自己感到悲慘,並且時時憎恨你自己或貶低你自己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11章 尋求贊成的嗜好(2)
問題的根源。從什麼地方開始你有了這種贊成癖?我們只能假定問題在於你童年時期與你認為很重要的人的交往。你可能有這樣一個父母,當你做錯事時,他們不適當地批評了你,或者當你並沒有特別做錯什麼時,他們對你發火。你媽媽或許衝你喊:“你那樣做真不好!”或者你父親會脫口而出:“你總是把事情搞糟。你一點也不學一學!”
作為一個小孩子,你或許對你的父母敬若神明。他們教你如何說話,幫你係鞋帶,他們所說的大部分話都是對的。如果爸爸說:“如果你違反交通規則,你會被扎死,”這句話在字面上是對的。和大部分孩子一樣,你或許會假定你父母所說的一切都是對的。所以當你聽說“你不好”或“你一點也不學一學”時,你每字每句地都相信了,並且受到很大的傷害。你還太年輕,沒法推理說:“爸爸太誇張了,對事情過於概括。”你的情感還沒有成熟到能夠看出爸爸那一天很生氣很疲勞,或者是喝得太多了想一個人待著。你辨別不清他的怒氣爆發是他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如果你年紀再大一點,你就會發現是他沒有道理,你就會盡可能地以一種清醒的態度看待事情,你的這種努力會很快讓父親所說的話的背後看法失去意義,並且消除其不良影響。
怪不得每次當別人不贊成你的看法時你養成了下意識地貶低自己的壞習慣。作為孩子你採取這種態度並不是你的錯,長大以後你沒有看到這一點也不能責怪你。但是,作為成人你有責任現實地思考這些問題,採取合適的步驟走出這一特別的脆弱地帶。
這種對於不贊成看法的恐懼態度是怎樣導致了你的焦慮和抑鬱的呢?約翰是一位已經52歲但仍然沒有結婚的慢聲細語的建築師,他非常害怕批評。由於抑鬱症反覆了好幾次,儘管已經治療了好幾年仍然沒有能夠治癒,所以他只好再次前來治療。有一天,他感覺特別好,於是就非常熱情地帶著對於某一重要工程的新想法去找老闆。老闆衝他喊道:“等一等,約翰,你沒有看到我正忙嗎?”約翰的自尊心立刻崩潰了。他垂頭喪氣地走回辦公室,感到非常絕望,並且憎恨起自己來,他對自己說他一無是處。“我怎麼這樣沒有思想呢?”他問道。
約翰把這段插曲講給我聽時,我向他問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問題:“到底是誰很傻呢——是你還是你的老闆?你採取了不合適的行為嗎,還是說你的老闆表現得很惱火和不高興?”他想了好一會,開始明白誰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了。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