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他們會求著練兵的!(第2/3 頁)
哪裡是來請安的,分明是請她早早下地獄死的,還讓不讓她活!
便語重心長道:“皇后,你平日裡多去看看陛下,本宮無事遊遊花園,聽聽戲挺好的,不用來。”
皇后也不多求,道:“臣媳遵二位母后旨。”
乾清宮。
朱見深道:“朱將軍,昨天朕聽說你在京城正街和夫人打架?你是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如此行事,是讓手下人看笑話嗎。”
朱永有苦難言,昨天他家夫人問他府裡煮的粉團好吃還是外面的廚娘做的好吃。
這還用說,肯定是酒樓廚娘做的好吃。
因為這句話,朱永被自家夫人直接追殺兩條街,鞋子都跑掉一隻,睡了一夜練功房。
“陛下,此事臣有錯,臣不惹她不是怕她。”朱永解釋道。
這倒不假,能管後軍都督府的也不是多慫的。
臣子家事不好多問,朱見深便笑著道:“今夜,你們都給朕好好的做好京城巡邏,不可有半分懈怠。”
隨後朱見深又道:“皇后的三弟雖說年幼,但朕觀其是練武之才,往後你可帶著他。”
朱永道:“臣領旨。”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分大都督府為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五都督府,每府設左、右都督各一名,為正一品。
五軍都督府,掌管除親軍十二衛外所有衛所,但無調兵權力。
即便如此,從洪武十三年至正統十四年,五軍都督府的權力仍然很大。
衛所將領的選拔和更替、衛所士卒的操練、管理軍戶屯田和軍事情報的獲取都由五軍都督府掌管。
此外,事關帝國安危的重大軍事行動都需要皇帝和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商議後才能決定。
五軍都督府權力很大,就意味兵部地位低下。
不僅重大軍事行動的商議兵部不得參與,就連五軍都督府的事務兵部都不得干預。
這樣,兵部實際上就相當於是皇帝向五軍都督府釋出調兵命令的資訊傳達機構。
不過,宣宗在宣德十年正月突然駕崩,三楊內閣乘明英宗年幼,將兵部尚書王驥扶上麓川之役,做明軍主帥。
兵部第一次觸碰到軍事指揮權。
王驥率領下,明軍三次在麓川之役的勝利。
以儒雅示人的兵部文官充分展露出自己駕馭戰爭的能力,
只是有大量戰功卓著、爵位在身的武將坐鎮五軍都督府。
兵部地位的崛起依然阻力重重。
但是,文官很感謝瓦剌留學生。
留學生的土木堡之變,為兵部地位崛起提供了絕佳契機。
宋朝時,文官從政治角度看戰爭。
明朝中,文官領武將作戰時,往往出現:武將領兵快速投入戰鬥,文官指責他們輕敵冒進、好勇嗜殺。
武將選擇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戰又被文官指責為畏敵避戰、養寇自保。
他們怎麼做都不對。
時間久了,武將完全沒了戰爭主動權。
假如統領武將的文官,有良好軍事素養,那還好行,可是一旦文官像楊鎬那樣,結果就是類似薩爾滸的慘敗。
文官為防止武將勢力抬頭,拒絕一切有助於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建議。
萬曆時期戚繼光和俞大猷都曾提出過整訓明軍計劃,結果被文官否決。
大明朝,則是錯過了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機會。
同時,五軍都督府權力削弱。
兵部地位的崛起。
文官蔑視武將,武將對文官陽奉陰違,互看不順眼。
這樣導致結果就像崇禎朝的松錦大戰,慘敗!
各種文武將不平衡,導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