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3 頁)
田連元
依我看評書比任何一種藝術更能真實地反映演員的真實性格,我認為此言不虛。因為古人有&ldo;言多語失&rdo;之說,說評書的一天到晚地說,要還能把自己藏得滴水不漏,他就不該去說評書,而應該去聯合國當秘書長的。所以,田連元先生說的書如此風趣,大概原因是其本人也是個有趣的人吧。這一點,從面相上也可以看出來,田先生的面相表情豐富,口唇蘊勁,評價一下 -- 典型的&ldo;話癆&rdo;。他說書,恐怕更多的是性格上的原因而不是謀一份職業。有趣的是,這從田先生自己的回憶中,還得到了證實。田先生隨他父親說書的日子是這樣的 – &ldo;父親在臺上說書,他就在書桌下聽書,聽到興奮處就總想伸出頭看,但是隻要他一伸頭,父親就打他一扇子,讓他老老實實不許動。&rdo;
沒有這樣活潑好動的性格,估計就沒有田先生的書了,也就沒有&ldo;寇老西兒&rdo;了。
田連元的書,若用兩個字來形容,所得就是&ldo;江湖&rdo;。這並非說田先生有匪氣,而是說他的書民間色彩濃厚,沒有&ldo;官&rdo;氣,因此與聽眾的關係親密,聽的時候,看的時候,總是很難把田先生當作職業演員,倒更象鄰居家的東北大鍋上了臺。
假如給田連元先生設計一個形象,那就應該是&ldo;穿青衣,戴羅帽,背鋼刀,帶飛鏢,身披富貴英雄氅,開山立櫃好逍遙。。。&rdo;
山賊?恭喜您答對。。。嗯,錯了,那不叫山賊,那叫綠林好漢!
如果說田連元的書讓我們感到了江湖,袁闊成的書,就是讓人感覺到&ldo;廟堂&rdo;了。
袁闊成
評書界說&ldo;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rdo;。
柳敬亭,當年可是被稱作&ldo;將軍&rdo;的。
第一次聽到袁闊成版的《三國演義》,很讓人激動,因為那種傳統評書的感覺又回來了,袁先生的嗓音渾厚而有回韻,是典型老派評書家的嗓子,也是他極好的資本,讓很多老評書迷一聽就&ldo;入戲&rdo;。很久以後,才知道袁先生是評書世家,甚至在五十年代就已經是很有成就的說書人了,可謂評書老藝術家。不過,在北京見過了一次袁先生,對這位&ldo;老&rdo;藝術家,感覺很是有趣。
[待續]
?
2006-11-27 07:47:54
大 中 小
面對面的見到袁闊成先生,最明顯的感覺就是 – 此人&ldo;精力過剩&rdo;,而且穿一套十分得體的西裝,藝術家肯定是藝術家,&ldo;老&rdo;可是不沾邊。一張嘴才發現,袁闊成先生和袁世海先生一樣,平時說話都拿著韻,除此之外袁先生一點兒也不象個評書家,你說他是社會學家也可以,是公關大師也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和評書有關的他明白,美國大選關評書什麼事兒啊?袁先生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也許正因為如此熱衷於新鮮東西,袁先生說書力圖在老段子裡創新,比如說到曹操馬超的渭河之戰,袁先生就給馬超所部裝備了希臘投槍,&ldo;西涼小校梭標帶撒手的,箬 曹軍一紮就是兩三個,跟扎蛤蟆似的。&rdo;鬧了半天當時學術界有人提出克拉蘇攻打中亞失敗,羅馬殘軍曾經為匈奴服務,被漢軍征服後移徙甘肅,並一直在那裡為漢朝守邊,馬超的西涼軍可能融會了羅馬式戰術和武器。這個觀點被袁闊成先生借到評書裡去了。因為這個,後來薩還專門寫過一篇《古羅馬化的將軍 – 馬超》,提出一種馬超軍帶有羅馬風格的假設,也可見袁先生的評書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