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在西班牙的傳說裡,他的無頭屍體被放在小船上,漂過地中海,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沿西班牙海岸漂流。當小船在加利西亞靠岸時,詹姆斯的信徒們請求當地的女王安葬他。為了滿足女王提出的條件,信徒們由此踏上了一段奇幻旅程。
幾百年過去了,在後來被稱為聖地亞哥的地方,一名流浪牧羊人發現了這位聖徒的遺骨。當時,人們認為聖徒遺物具有神奇的力量,因而這些遺骨也就成為歐洲最具傳奇力量的物品。後來,它成了西班牙基督徒一個強有力的象徵,以至於基督徒軍隊在克拉維霍的勝利也被歸功於聖&iddot;詹姆斯的直接幹預。
小鎮聖地亞哥&iddot;德&iddot;孔波斯特拉在墓地周圍發展起來,此後不久,首批朝聖者踏上了通往聖徒墓地的道路。據說這些朝聖隊伍早在公元9世紀就已經出現,阿方索二世的記載是到孔波斯特拉朝覲的第一次文字見證。信徒們開始從西班牙北部各省湧向孔波斯特拉,形成了連續不斷的朝覲人流。第一次從國外前去朝覲的人是法國勒皮的主教戈德斯卡勒,他於阿方索二世朝拜孔波斯特拉100年後和他的隨從們一起前往。
幾個世紀以前,大多數外國朝覲者沿著過去通向羅馬的道路從歐洲各地前往,他們很快就確定了具體的路線,漸漸稱其為&ldo;聖地亞哥之路&rdo;。這條古代朝聖之路長達800公里,沿著庇里牛斯山從法國聖讓庇德伯鎮延伸到西班牙西北部的聖地亞哥。如今的朝聖之路上,崎嶇古道與現代化的瀝青路交接並存,歷史的痕跡隨處可見‐一一些指引方向的箭頭靜靜守候在道路兩旁,那是朝聖之路上最樸實的風景。
去聖&iddot;詹姆斯的墓地朝聖,意味著朝聖者必須忘卻凡塵俗事,效仿耶穌,象徵性地進行苦修磨鍊。這同時也意味著,要同艱苦的物質條件和各種困難作鬥爭。朝聖者疲憊地完成一天的旅行之後,等待他們的也只有一份簡單的晚餐和一張並不舒服的床鋪。中世紀時,每年有幾十萬朝聖者踏上這條前往聖地的漫漫長路。他們要離家別舍,面臨各種危險,有時會有半數人一去不復返。有時,這些&ldo;單程&rdo;朝覲者甚至會建立自己的城鎮,因此在通往孔波斯特拉沿途的潘普洛納、布林戈斯和萊昂可以找到許多歷史悠久的&ldo;自由鎮&rdo;。
第二節:羅蘭之歌
朝聖之路的獨特影響使西班牙在中世紀環境中擁有了強大地位,並再度創造出巨大的精神財富。它使許多彩飾手稿傳入法國南部,其中包括列瓦納的僧侶貝亞圖斯的《啟示錄評註》。受其怪異的彩飾畫的啟發,克呂尼、穆瓦薩克和土魯斯首次出現了羅馬式雕塑。恰恰是透過朝覲者,安塔路西亞抒情風格的韻律和崇高理想才跨越國界,進入了法國的吟遊詩人,甚至是德國的愛情詩人的歌曲中,使他們對東方音樂有了一些瞭解。
這條道路還為史詩文學的回憶性主題提供了傳播的渠道。翻過庇里牛斯山,遠處傳來的鐘聲告訴朝聖者,他們已經抵達了隆奇斯瓦里。著名長詩《羅蘭之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它講述了查理曼大帝和貴族騎士們的傳奇。
事實上,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以查理曼大帝為代表的基督教國家與阿拉伯伊斯蘭教國家不時發生戰爭。公元778年,查理曼攻下西班牙潘普洛納,撒拉遜人要求講和並獻上幾名人質。查理曼隨後南下進攻薩拉戈薩,但那裡深溝高壘,固守不降。查理曼圍困了兩個多月,毫無進展,又聽到後方薩克森人叛亂,急忙帶了軍隊和人質撤退‐‐這是查理曼大帝遠徵中的一次挫折,在他有生之年的法國紀年史緘口不談此事。只是到了829年的《皇家紀事》提到查理曼那次在公元778年帶領他的大隊人馬抵達庇里牛斯山,為了抄近路借道位於海拔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