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兩千年前上演的振奮人心的悲喜劇,人頭攢動的壯觀景象在角鬥的殘酷陰影中慢慢消失,直到坍塌與劫奪的命運到來。隨著帝國的傾覆與異族鐵蹄的踐踏,這裡曾一度荒涼頹廢,甚至成為人們尋找建築材料的理想場所。即使如此,&ldo;弗拉維奧露天劇場&rdo;仍然被稱為古代競技場所的典範,而現代體育場的建設也正是脫胎於此‐‐尤其是貴賓席和頂部的遮陽設計。今天,這個龐大而破敗建築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用意義,它是現存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羅馬建築,和附近的羅馬廣場與帝國廣場一同目睹了古羅馬帝國榮耀無比的鼎盛時期。
從大競技場通往提圖斯凱旋門的大道上,矗立著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君士坦丁在312年密爾維奧橋大捷後建造的凱旋門,以紀念在皇帝夢中出現的十字架。這個凱旋門混雜著高雅和庸俗的趣味‐‐在君士坦丁時代,由於手工粗糙,於是人們就將圖拉真凱旋門完整無缺的石塊都拆下來用在這裡;描繪羅馬皇帝作戰及得勝的雅典風格的優美浮雕則是從奧萊裡歐皇帝時的建築物上取來。因此這座建築可以說是一件歷史碎塊拼接成的藝術品。在靠近拱門的路基上可以看到一個圓圈,公元1世紀,這裡曾有一個名為&ldo;麥達&iddot;蘇丹特&rdo;的錐形噴泉。
第二節:帝國的心臟
在羅馬人的神話傳說中,帕拉蒂諾山丘是羅穆路斯最初建城的地方,而考古學家也證實了這座山丘是人們最早的定居地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8世紀。在許多年後,這裡興建了一些村莊和壯麗的皇宮。到公元1500年時,帕拉蒂諾山丘的很大一部分已經成為了羅馬貴族法爾內賽的別墅花園。在綠樹掩映、風景迷人的帕拉蒂諾山丘上,其他遺蹟還有齊貝萊神廟,它是為了供奉大地之母而在公元前204年修建的;奧古斯圖斯的妻子利維亞的住宅中則儲存著一些有趣的壁畫遺蹟。高大宏偉的弗拉維宮殿和奧古斯塔納宮殿俯瞰著古羅馬廣場,它們曾是最大的皇帝私人住宅。
古羅馬廣場也被稱作古羅馬市場,它坐落在帕拉蒂諾、卡皮託爾和埃斯奎裡諾三座山丘之間,透過&ldo;聖道&rdo;與大競技場相連。提圖斯凱旋門坐落在&ldo;聖道&rdo;的最高處,它只有一個拱門,是為了慶祝公元l世紀末征服耶路撒冷之戰績而興建的。羅馬人最早使用了混凝土技術,而且將從希臘沿襲過來的方格式建築改進成了拱形建築,這是建築史上的一大進步。羅馬人的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都在這些廣場上進行,帝國的政府和司法部門也坐落在這裡。這裡聚集了輝煌時代的無數建築藝術傑作,共和國時期徵戰的結果使各地的文化傳統隨著戰利品和俘虜源源流入羅馬,希臘和地中海東岸的精緻的神像、華麗的首飾、奢侈的日用品以及建築構件等更是羅馬人的鐘愛。
在面向帕拉蒂諾山丘的方向有卡斯托雷與保羅神廟,它建於公元前484年,其遺址上3根優美的哥林多式石柱倖存了下來。這座神廟是獻給卡斯托雷和保羅兩位孿生兄弟的,據說在羅馬人與達貴尼人作戰時,這兩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孿生兄弟助了羅馬人一臂之力。威斯塔女神廟是一個外面環繞著哥林多式柱廊的圓形建築,不遠處的威斯塔貞女住宅則只留下了雕有石像的數根石柱。據說獻身神廟的童貞女子威斯塔在此日夜守護著象徵城市繁榮的聖火,使之常燃不熄。安多尼諾與弗斯提娜神廟是羅馬元老院為供奉安東尼諾皇帝與他的妻子弗斯提娜皇后而建的,如今被完整保留下來的10根哥林多式石柱前廊已經成為勞倫茨教堂的一部分。
卡皮託爾方向的農神廟建於公元前497年,現在還可看到殘留的8根巨大的愛奧尼亞式花崗岩石柱。著名的維斯巴西安神廟則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