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2/2 頁)
牙臺階的頂端是建於1502年法國國王路易七世時期的三位一體教堂,這道壯麗的臺階景觀同時也把城市的不同部分巧妙地連線了起來。這裡不會因為單調的階梯而使人感到厭煩:春天,長臺階上會擺滿鮮花,其中的杜鵑花來自溫室;夏天的這裡則是迷人的時裝表演的外景地。
臺階下的巴卡西亞噴泉是又一座充滿靈感的巴洛克式噴泉,它由伯尼尼的父親設計,很容易讓人回想起停泊在臺伯河上老泰普特碼頭的航船,而西班牙長臺階的設計者也正是從這些船上汲取的靈感。
在羅馬,噴泉無處不在,最隱秘的角落和最開闊的廣場上都有它們的身影。帕奧拉噴泉以一種懾人的氣魄屹立在吉安尼柱頂端,俯瞰著羅馬城。塔斯泰維爾區的聖瑪利亞廣場上也有一個噴泉,廣場周圍是古羅馬的平民區、手工藝人和船伕的聚居區。今天,在塔斯泰維爾陰暗的小巷間和充滿生氣的廣場上,工匠區的特徵已經因為高階商店和旅遊者的出現改變了。
康德第街和平行的弗蘭弟那街都通往西班牙廣場,這裡一直是人們散步和購物的首選去處,因為不需費力就可以找到從巴黎的蒙田大街到紐約的第五大道,以及最典型的米蘭蒙特納玻利昂街,那些排列在世界最著名的商業街兩側的時裝店和珠寶店。這些街道籠罩在一種非常含蓄的優雅氛圍裡,建於1760年的格雷科咖啡屋是這裡眾多景點中的一處,當年,這裡經常有國外的名人光顧,諸如歌德、叔本華、斯湯達、李斯特和華格納,當然也少不了19世紀和zo世紀的義大利藝術家和作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