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妖孽擒僧,龍子捉鼉(第1/4 頁)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紅孩兒能夠端正心性並參悟大慈大悲之道,真心一旦明悟,野心便會轉化。接下來談到黑鼉卻不能涵養真性,反而在波濤中逐流而行,妄動的心念一旦產生,真性就會動搖。這就歸結出心性由心動而不善養氣所帶來的危害。上面所說的是儲存其本心,這裡則是涵養其本性。
菩薩收去海水,善財童子迴歸正果,孫悟空解救出唐僧和豬八戒,眾人堅定志向繼續西行。此時,自起的火性已經被降伏,然而水性向外奔流的情況仍然存在。“忽然聽到水聲”,心又為之所動,不能做到心如止水。所以孫悟空再次提及以說明六賊。眼、耳、鼻、舌、身、意,是天上的六賊;色、聲、香、味、觸、法,是世間的六賊。如果天上的六賊不明晰,那麼世間的六賊就會分別乘虛而入;世間的六賊不除去,天上的六賊就會共同盜竊。它們相互侵害,元氣也會隨之喪失,這都是因為不能忘卻機心、死心而招致的。所以說:“招來這六賊紛紛擾擾,怎麼能夠到達西天見到佛祖呢?”若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洗心養性,不讓心中有一絲一毫的愛慾、貪念、嗔怒、痴迷。
貪念和痴迷的危害,沒有比黑水滔天、小鼉作惡更大的了。“衡陽峪黑水河神府”,是指腎宮而言,其中自然有真神存在。小鼉仗著自己的強大,佔據奪取了這個神府,這就是貪念和痴迷的不正之氣。小鼉自稱“愚甥”,顯然是在自我供狀。所謂的“愚”,就是是非不分的意思,與前面紅孩兒自稱“愚男”相對照,都確切地指出了他們的貪昧不明,而不是在表示謙虛。
鼉居住在黑水中卻自稱潔淨,就如同人懷著汙濁的念頭卻不知道自己已被汙染。龍王對大聖說出:“這是我的舍妹第九個兒子,因為妹夫錯行了雨,被天曹派魏徵丞相斬殺了,留下了我的外甥,在黑水河養性修真,沒想到他做出這樣的惡事。”第九個兒子,是最小的兒子。小鼉自認為潔淨,是龍王的小兒子;老黿自認為潔淨,不就是龍王的第二個兒子嗎?看到這裡,我之前註釋老龍為李淵,是不是可信呢?他的父親處在涇陽的濁水中,而行雨出現差錯;他的兒子也處在衡陽的黑水中,卻做出這樣的惡事。以涇水對應黑水,大概是他們家的傳統吧。知道天曹派魏徵斬殺了他的父親,卻不知道唐僧往西取經,是為了超度他的父親;也不知道唐僧取經,是受誰的指派,反而昧著良心悖逆行事,還想著蒸食取經人的肉,這是情慾貪念熾熱,只想著滿足自己的慾望,不知道有父親的本性,也不知道有自己的性命。唉!昧著本性傷害人倫,還有比這更汙濁的嗎?源頭既然已經被汙染,那水流自然不能保持潔淨,哪裡還有什麼潔淨可言呢?篇章中又提到天曹斬殺孽龍的故事,以表明如果不存心養性就不能敬奉上天,就會觸犯天理而被誅殺。
摩昂領兵討伐罪過,一戰就將小鼉擒獲,請大聖定奪。孫悟空說:“你強佔水神的府邸,倚仗權勢行兇作惡。”這真是不容易反駁的判詞。救出唐僧、豬八戒後,“看在敖家賢父子的情面上,饒他死罪”,押解回西洋。因為有他的黨羽援助而姑且從輕發落,實在是僥倖。心統領著六慾,在六慾之中,只有黑水最為難以控制。用隱晦的言語和曲折的比喻,列舉出其中重要的內容,以結束見性明心的主旨,暗中與斬殺孽龍、遊歷地府相互照應,僅僅指出其心的曖昧之處而設立形象、發表言論,其中的意義很微妙。
“河神施展阻水的法術,將上流擋住。不一會兒,下流的水被撤幹,開出一條大路。”這是拔本塞源的方法,逆向控制水性而不讓其向下流,確實是養性修真的關鍵要領。開出西行的大路,紅孩兒被束縛而黑鼉被押回,就得到了善於涵養的三昧真諦。然而書中凡是妖魔擒獲唐僧,必定會說“金蟬化身,十世修行的元體真陽,有人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