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 他說,&ldo;沒有人曾對這一點提出異議,現在也沒有人對它提出異議&rdo;。
但是拉達克同西藏之間的實際邊界並沒有仔細地劃定過。這條邊界是由到過那裡的英國軍官在某種程度上劃定的,但是我頗為懷疑他們是否進行過仔細的勘測。他們把線標了出來。這條線一直標明在我們的地圖上。他們這樣做了。由於那裡並沒有人居住,這沒有多大關係。當時沒有人注意它。
這個時期尼赫魯在議會裡關於西段問題的發言,不但含糊其詞,而且是探討性的:
這個問題是複雜的,但是我們一向認為拉達克地區是個不同的地區,並且就邊境來說‐‐如果我可以這樣說的話‐‐是個比較含糊的地區,因為確切邊界線根本是不清楚的,不象麥克馬洪線那樣……這塊地方,阿克賽欽地區,在我們的地圖上無疑是[屬於印度的],但是我把它同其他地區完全區別開來。究竟拉達克地區的哪一部分屬於我們,哪一部分屬於別人,這是一件可以爭論的事。這件事決不是一清二楚的。我必須坦白告訴議會。它是不清楚的。我不能對一樁不但是在今天,而且是一百年以來都存在爭議的事情隨意採取行動。對於這塊領土的所有權一直存在爭議。……它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議……我不能說這塊領土的哪一部分可能不屬於我們,哪些部分可能屬於我們。問題是,在那個地區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劃界工作,它是個有爭議的地區。
尼赫魯雖然指出關於中國公路所透過的那片領土的所有權確實存在疑問,從而擋住了議會內部要求把阿克賽欽的中國公路&ldo;炸掉&rdo;的主張。但是,尼赫魯寫給北京的信件卻沒有表現出這種不懷成見的態度。在信件中,他堅持說阿克賽欽歷來是印度領土,說印度所主張的西段邊界以及麥克馬洪線,&ldo;歷來是(印度的)歷史疆界&rdo;。
尼赫魯關於西段邊界的探討性提法,即使在他對國內的講話中,也沒有持續多久。自從印度外交部歷史司司長斯&iddot;戈帕爾博士從倫敦回到印度以後,尼赫魯就改變了提法。戈帕爾並不是一個高階官員,但是受到尼赫魯的尊重(他是當時印度副總統拉達克里希南(radhakrishnan)博士的兒子)。他被派往倫敦查閱英國外交部和前印度事務部檔案中關於印度北部邊境的材料。他行前沒有得到什麼訓令,只不過尼赫魯曾明白告訴他,他的任務是置當前的一切政治考慮於不顧,去作一番關於歷史證據的客觀評價,然後回來匯報。一九五九年十一月,戈帕爾報告尼赫魯說,印度對阿克賽欽地區的要求顯然比中國的主張更為有力。他向尼赫魯總理詳細介紹了引導他作出上述結論的歷史證據,尼赫魯同意了他的意見。前面講過,長期以來印度政府的政策就是麥克馬洪線不容重新談判,到了一九五四年尼赫魯又把這條原則擴大到北部疆界的其餘部分,並說這些地段的邊界也是&ldo;不容同任何人進行討論的&rdo;。現在戈帕爾的報告肯定了尼赫魯的上述方針,並顯然消除了在此以前他對印度在西段邊界主張的可靠程度所持的保留態度。
似乎當時尼赫魯的一些內閣同僚和顧問,對尼赫魯從戈帕爾報告中得出的印度對華政策的結論,感到有些不安。當時,尼赫魯正在讓內閣的外交事務委員會
[ 註:由尼赫魯、潘特(內政部長)、德賽(財政部長)、梅農、拉爾&iddot;巴哈杜爾&iddot;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工商部長)、a&iddot;k&iddot;森(aksen)(司法部長)等人組成。 ]
詳盡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