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討伐吐蕃(上)(第2/2 頁)
於是派遣三千僧人抄錄佛經帶往邏些城。
大量高僧紛紛在青藏高原弘揚佛法,佛教文化早已深深烙印在吐蕃人的精神世界。
佛教文化講求無上菩提心,講究參悟與修行,而這剛好能夠吸引大量青年丁壯出家為僧,這樣帶來的後果便是生育率與勞動力的下降,就連反抗意識也會跟著泯滅。
最主要的是,地球溫暖期已經正式宣告結束。
如今地球逐漸開始進入小冰河期,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國率先遭殃,河谷地區的良田逐漸變得無法耕種,山地草場化作高原凍土,真可謂是成也氣候敗也氣候。
其實氣候變冷早在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便拉開序幕,彼時京師長安九月便有初雪,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李隆基逃往蜀地,成都地區的霜期竟然比平時提前幾十天。
隨著氣候環境的加速變冷,從開元十七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大衍曆》徹底廢棄,而這種氣候轉冷也越來越加明顯,連同淮河在寒冬時期也開始出現結冰。
正是這樣一個不斷變冷的氣候環境,使得全國土地承載力急劇下降,很多地方的農作物普遍減產,人口與糧食矛盾逐漸顯現。
在地球氣候的冷暖之間,國家盛衰看似無常,卻又遵循著規則。
殷無咎好歹也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他非常清楚小冰河期的可怕,故而拼命向南方地區大規模移民,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因此這才延緩危機到來。
在殷天驕登基繼位以後,他仍然還是延續南方大開發的政策,蕭規曹隨,尤其是重點經略嶺南交州,依託沿海港口開拓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
大夏百姓明顯都能感覺到氣候轉冷,青藏高原的吐蕃人更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大量吐蕃奴隸和底層百姓之所以揭竿而起,那是因為他們良田變得無法耕種,山地草場化作高原凍土。
吐蕃奴隸和底層百姓紛紛把矛頭對準吐蕃王族和貴族集團,這是一場混亂而慘烈的內戰,先後已經造成兩百萬人的死亡,大量年輕丁壯損失殆盡。
促使殷無咎下定決心解決吐蕃,主要還是吐蕃國內已經出現滅佛運動。
他決不允許苯教再次捲土重來,無論如何都要讓佛教文化紮根在青藏高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