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3 頁)
《紐約人》週刊上登過一幅漫畫,畫的是一個礦工瞪大了眼睛對另一個礦工說:&ldo;我的天哪,過來的不是羅斯福夫人嗎?&rdo;
埃莉諾不在家時,露西就去探望羅斯福。
在華盛頓,埃莉諾每週定期在白宮二樓條約廳舉行一次女記者招待會。她的專欄文章《我的一天》在135家報紙上同時發表。她為《婦女家庭良友》雜誌每期寫一頁長的問答欄的專稿。她在廣播界的地位,僅次於羅斯福本人。&ldo;甜心&rdo;牌香皂、&ldo;席夢思&rdo;牌彈簧床墊、&ldo;約翰斯&iddot;曼維爾&rdo;牌建築材料、&ldo;塞爾比&rdo;牌皮鞋和&ldo;龐德&rdo;牌冷霜的廠商出錢請她每週作兩次廣告,報酬全部捐贈美國友誼服務委員會。某次,她在同一時間在白宮舉行兩個招待會,兩處有門相通,她這邊跑跑,那邊待待,來回招呼客人。
羅斯福同露西相會,一般是在喬治城和阿林頓市郊外路上。有一次,總統的專車本來是從華盛頓開到海德公園村去的,但是為了到露西的莊園和她見面,奇_-_書-網-qisuu特地繞道到新澤西州阿拉默奇地方一個很少使用的鐵路支線去。
這時埃莉諾心裡已經明白,她同羅斯福之間非但不可能什麼深情,就連比較密切的關係也談不上。
&ldo;平靜的背後無不隱藏著壓抑的痛苦。&rdo;這是埃莉諾最喜歡引用的一句話。
在欽佩她的人眼中,她是慈母,賢妻,政界人物,女政治家,新聞記者,同時又是第一夫人,幾位一體,而且往往同時一身數任。比起羅斯福來,她更能打破常規,更同情下層的人,在政治立場上總是更左一些。她曾在海德公園村同邱吉爾辯論:維護戰後世界的和平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邱吉爾說是英美聯盟,埃莉諾說是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滿埃莉諾的人(以韋斯特布魯克&iddot;佩格勒為首)說她&ldo;愛管閒事&rdo;、&ldo;空談改革&rdo;、&ldo;無病呻吟&rdo;。有些漫畫家竭力醜化她。有些捉弄她的笑話十分無情,例如:&ldo;儘管隔一道籬笆,埃莉諾也能咬到蘋果。&rdo;駐英大使約瑟夫&iddot;甘迺迪抱怨說,埃莉諾老是麻煩他,&ldo;她經常來信,要我邀請一位叫什麼蘇西&iddot;格洛茨小姐的難民來使館喝茶。&rdo;
一天,埃莉諾問羅斯福,她自己那麼心直口快,是否成了他的包袱(這時她正仗義執言,說美國人民應有參加共產黨的權利)。羅斯福笑著回答說:&ldo;太太,我們是自由國家嘛!&rdo;
羅斯福在喬治亞州溫泉逝世的噩耗傳來之時,埃莉諾正在華盛頓參加一個婦女界活躍分子的集會。
回白宮後,她聽說羅斯福彌留之際露西一直在他身邊。她哭了一會兒,然後像往常一樣,又安靜下來了。
父母、婆婆、丈夫都刺傷了她的心,於是她便來關心全人類。她繼續寫專欄稿,先後出版了15本書,改革了民主黨的塔馬尼俱樂部,並在杜魯門和艾森豪兩屆總統任內擔任美國派駐聯合國的代表。她年復一年被美國婦女界選為最受敬仰的婦女,而且據蓋洛普【專搞民意測驗的。‐‐譯者】報導,在全世界各地,她都是最得人心的婦女。
74歲那年,埃莉諾寫道:&ldo;我們必須光復我們作為世界領袖的形象。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利用一切知識來為全人類服務。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什麼都不怕了。&rdo;
四年以後,她逝世了。艾德萊&iddot;史蒂文森致悼詞說:&ldo;她的光輝給全世界帶來了溫暖。&rdo;聯合國大會為她肅立默哀。她跟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