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美國極力推舉路德維希艾哈德(後為德國第二任總理)為雙佔區經濟管理局局長,艾哈德成為新自由主義學派和社會市場經濟在政治上的代言人。艾哈德1897年出生於巴伐利亞的菲爾特,曾就讀於紐倫堡商學院和法蘭克福大學。艾哈德的博士導師弗裡茨奧本海默教授,是德國著名的國民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長期致力於&ldo;第三條經濟道路&rdo;的探索和研究。他對艾哈德的經濟政策思想無疑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1925年艾哈德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紐倫堡商學院的&ldo;經濟觀察研究所&rdo;工作,從事生產、消費和經營三者之間關係的研究。此間,他與德國新自由主義學派建立了聯絡,並接受了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主張。
1942年後,艾倫德離開了紐倫堡商學院,建立了自己的工業研究所,並集中精力撰寫《戰爭金融與債務償還》專著,直至1948年3月艾哈德被任命為雙佔區經濟管理局局長。
可以說,在西佔區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以及兩種經濟體制爭論,最終選擇&ldo;社會市場經濟&rdo;,艾哈德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948年4月21日,艾哈德上任後在經濟議會發表的首次演說中明確指出:&ldo;我們的方向已經明確,這就是擺脫國家指令性經濟,因為它抹殺了個人的責任感和創造性……具體一些講,無論在生產消費方面,我們都要為每一個人創造更大的活動餘地,為競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do;
由於當時德國經濟相當困難,加上廣大德國人飽受戰爭之苦,他們都迫切要求對經濟體制進行變革,也非常支援艾哈德的經濟思想及改革思路。後來,隨著貨幣改革、市場放開及取消配給等一系列措施,&ldo;社會市場經濟&rdo;制度被證明是適用的,是正確的經濟改革方向,因而也最終為德國上上下下整個社會所認同和接受。
這一點也反映在基民盟內。基民盟在1949年大選中獲勝,康拉德阿登納(1949-1963)成為德國第一任總理,並且將&ldo;社會市場經濟&rdo;作為聯邦政府的經濟和社會指導原則。
雖然社民黨仍然反對社會市場經濟,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他們也逐漸改變了態度,最終也承認社會市場經濟是一個有效的經濟體制。其標誌是1959年社民黨代表大會透過的&ldo;哥德斯堡綱領&rdo;,在這個綱領中公開接受了&ldo;社會市場經濟&rdo;為新經濟體制。
四、幣制改革及經濟重建
◆&ldo;香菸經濟&rdo;
戰爭結束時,德國的經濟已經處於癱瘓狀態,全國的交通網路也幾乎中斷,東部的農產品無法運到德國西部進行加工,全國出現了很嚴重的饑荒問題。這時佔領軍當局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一饑荒問題:
1、凍結工資和物價水平;
2、發放食品配給證和各種票證;
3、提高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生產效率;
4、按配額來計劃分配生產資料;
5、國家控制進出口貿易。
上述各種經濟措施,需建立一個龐大的行政機關來付諸實施,這包括各種類票證管理機構。
由於食品稀缺和票證限制,導致黑市交易猖獗。隨著黑市和易貨交易在社會上的作用不斷擴大和供給制的功能衰退,國家指令的計劃體制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羈絆。一方面產品供給衰退,另一方面消費者手中擁有大量貨幣,每個人都持有大大超過了他憑票證購物所需要的錢。黑市上商品的價格奇高,工人們無法依靠工資從市場上買到商品。當時,1支香菸的黑市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