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兵敗如山,共商國是(第1/2 頁)
魏都皇宮,高聳的城牆彷彿能隔絕外界的紛擾,此刻,一股難以言喻的緊張氣氛卻悄然瀰漫在每一個角落。
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上,卻無法驅散那份沉重與壓抑。
一名身著鎧甲的傳令兵匆匆步入大殿,手中緊握著一封加急戰報,神色凝重。他跪倒在魏帝面前,雙手呈上戰報,聲音因緊張而略顯顫抖:“陛下,前線急報!”
魏帝聞言,心中猛地一緊,他緩緩接過戰報,目光瞬間鎖定在那封沉甸甸的文書上。
隨著他手指的輕輕摩挲,戰報上的字跡彷彿活了過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畫面在他腦海中浮現。 字跡倉皇而沉重,如同戰場上那滾滾硝煙,直逼人心。
戰報詳細稟報了太尉曹爽為收復失地,親率大軍前往宜陽。然而,曹爽大軍在宜陽與函谷關一帶,竟兩次遭遇蜀軍的精心埋伏。
蜀軍利用地形優勢,設下重重陷阱,以逸待勞,將魏軍逼入絕境。 第一次遭遇埋伏時,魏軍雖奮力抵抗,但終因準備不足,損失慘重。曹爽雖力挽狂瀾,卻也難掩敗局。
宜陽之地,山川險峻,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曹爽此次出征,本欲藉此良機,奪回宜陽,重振魏國軍威。
然而,天不遂人願,蜀軍依託地利,巧施妙計,加之曹軍指揮失當,致使戰局急轉直下。宜陽城外,魏軍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退,留下了滿地的硝煙與哀鴻。
他本欲整頓兵馬,再圖進取,卻不料在函谷關前再次落入蜀軍的圈套。
函谷關,作為關中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得失關乎國家安危。曹爽原計劃在宜陽得勝後,順勢奪取函谷關,以圖全功。但宜陽的失利,讓這一計劃化為泡影。
蜀軍趁勢追擊,利用函谷關天險,佈下重兵防守,使得魏軍望關興嘆,難以逾越。
這一次,蜀軍更是傾巢而出,以雷霆萬鈞之勢向魏軍發起猛攻。魏軍腹背受敵,在數次強攻未果後,幾乎全軍覆沒,曹爽不得不接受兵敗如山倒的現實,只餘少數殘兵敗將逃回魏都。
魏帝讀完戰報,臉色蒼白如紙,雙手微微顫抖。曹爽的兵敗不僅意味著魏國在軍事上的重大失利,更可能引發朝野的動盪不安,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波瀾,隨後召集重臣,共商國是。
大殿內,氣氛凝重而緊張。魏帝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堂中迴盪,他要求群臣集思廣益,共同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魏帝閉目沉思片刻,站起身,緩步走向大殿中央的高臺。
大殿之內,群臣早已按品級分列兩側,靜默無聲,他們面色凝重,或低頭沉思,或相互交換著憂慮的目光,顯然都已預感到了即將到來的討論將何等艱鉅。
魏帝站定,環視四周,他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清晰而有力:“朕召爾等前來,非為小事。太尉曹爽親率大軍出征,卻遭蜀軍埋伏,幾近全軍覆沒。此等危機,前所未有,我魏國江山社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言罷,他微微一頓,掃視著臺下的群臣,似乎在尋找著那能夠為他分憂解難的智謀之士。
“朕知爾等皆是我魏國之棟樑,此刻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朕要求爾等集思廣益,不論職位高低,皆可暢所欲言,共同為朕分憂,為國家解難。”
隨著魏帝的話音落下,大殿內的氣氛更加凝重,但同時也激發起了群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開始積極思考對策。
魏帝接著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大臣們的心上:“朕心憂國事,此次危機非一人之力所能解,亦非一策之謀所能勝。我們需要的是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智慧與勇氣。朕欲問,諸位愛卿,可有良策以安社稷,助朕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