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放走子林,得勝歸來(第1/2 頁)
清理戰場結束,鄧艾迴到營中,望著被俘的夏侯懋,心中並無太多喜悅,安排軍醫為其包紮傷口。
夏侯懋雖非名將,但畢竟是魏國皇室親貴,若能勸其歸降,無疑將對蜀國大有裨益。
他命人將夏侯懋帶至帳中,準備親自勸降。 營帳內,氣氛凝重。鄧艾端坐案前,直視著被繩索束縛、卻依然保持著傲骨之姿的夏侯懋。
鄧艾緩緩開口:“夏侯將軍,你我皆為武將,各為其主,今日之戰,非戰之罪。然天命所歸,將軍已落入我手,何不順應時勢,歸降我蜀,共圖大業?然觀天下大勢,魏國雖強,卻非正義之師;蜀國雖小,卻心懷天下蒼生。將軍若肯歸降,共圖大業,必能青史留名,惠及子孫。”
夏侯懋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苦澀的笑意,他抬頭望向鄧艾,眼中閃爍著不屈之意。“鄧將軍,我夏侯懋雖敗,但身為魏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豈能因一時之敗而背棄國家?我心向魏室,忠貞不渝。今日之敗,乃是我技不如人,非戰之罪,亦非我志不堅。將軍若欲取我項上人頭,夏侯懋甘願受之。我雖死,亦要無愧於心,無愧於先帝之恩!但若要我屈膝投降,卻是萬萬不能!”
說罷,夏侯懋挺直了腰板,彷彿要用這最後的倔強,來扞衛自己作為武將的尊嚴與榮耀。他的聲音雖不高亢,卻字字鏗鏘。
鄧艾聞言,不禁暗暗點頭,心中欽佩夏侯懋的忠貞與氣節。他沉默片刻,站起身來,緩緩走到夏侯懋面前,親自為其解開了繩索。
“夏侯將軍,你之忠勇,鄧某佩服。我鄧艾雖為蜀將,亦不願強人所難。然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天道迴圈。將軍若願留在我蜀,鄧某自當以禮相待;若將軍堅持歸魏,鄧某亦不強求,只望將軍一路保重,他日戰場相見,再一決高下。”
夏侯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既有對鄧艾的感激,也有對未來的迷茫。他深深地看了鄧艾一眼,然後轉身,大步流星地走出營帳,緩緩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
鄧艾望著夏侯懋離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夏侯懋是一個真正的忠臣,但他也相信,總有一天,夏侯懋會看到蜀國的仁德。
鄧艾轉身回到帳中,安排將士們休整一日,明日開拔返回弘農縣城。
東線的姜維,得勝歸來,他心中既有對將士英勇的自豪,也有對即將面見丞相、彙報戰果的期待。
西線的鄧艾,則以奇兵制勝,帶著滿身的征塵與勝利的喜悅,也踏上了返回弘農縣城的路途。
兩位將軍幾乎同時抵達弘農縣城。
東城門處,姜維率領的部隊率先入城。姜維騎於高頭大馬之上,身披銀色戰甲,在雪光的映照下更顯英武不凡。他的身後,是同樣士氣高昂、鎧甲鮮明計程車兵們。
當這支勝利的隊伍緩緩行進時,街道兩旁早已聚集了密密麻麻的百姓,他們或手持彩旗,或揮舞著手中的布帛,高呼著“姜將軍威武”、“蜀國萬歲”的口號,聲音響徹雲霄。孩童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彷彿也被這份勝利的喜悅所感染。
姜維剛進入中軍大帳,西城門外,鄧艾的部隊也踏著勝利的鼓點歸來。他的軍隊同樣士氣如虹,步履鏗鏘。整個弘農縣城彷彿沸騰了一般。
百姓們紛紛湧向鄧艾,有的獻上自家釀製的美酒,有的送上熱騰騰的饅頭和肉食,以表達他們對英雄的敬仰與感激。 鄧艾不時停下腳步,向周圍的百姓揮手致意,臉上洋溢著謙遜而溫暖的笑容。
中軍大帳,早已備好酒宴,迎接凱旋的英雄。
姜維步入大堂,上前幾步,躬身行禮,聲音洪亮而充滿敬意:“末將姜維,參見丞相!”
王志偉邊聽邊點頭,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姜維歸來的欣慰,也有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