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火中取栗 願定淮南(第1/3 頁)
李嚴與州泰二人,站在營外已有一段時間。
在等著糜暘召見的過程中,他們二人並不感到無聊。
因他們的目光,正在被還未褪去的血色給緊緊吸引著。
時過一日,江上部分江面的顏色卻依舊妖豔。
這足見昨日兩軍戰鬥之兇猛殘酷。
最重要的是,這一場兇猛殘酷的戰鬥,最後的獲勝者是他們!
一想到這一點,李嚴與州泰的臉上,都帶著自豪的神色。
注視江面良久後,李嚴有些嘆息地說道:
「血河有幸得見,屍山卻無緣一觀,實乃為將者的遺憾。」
李嚴的理念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只要將領能夠立功,那麼死傷再大,在李嚴看來都不是事。
有這般性格的李嚴,能夠發出這樣的嘆息是一件能夠理解的事。
可州泰在聽完李嚴的話後,他卻低聲勸道:
「大司馬曾言,三家本同屬華夏同胞。
因立場不同,對戰時不留情無可厚非。
可戰後築京觀一事,卻實非必要。
入土為安,方能彰顯仁義。」
築京觀,是當世常見的一種揚己兵威,震懾敵人的手段。
古往今來,許多名將都用過。
當年在關中時,糜暘亦曾用過。
可後來性格剛正的呂乂私下勸諫糜暘,讓糜暘及時醒悟過來。
自那以後糜暘就下令,若他再有築京觀的想法,帳下諸將可不奉命而行。
這本來是糜暘對自己的要求。
然以糜暘在軍中的威望,他的這個自我要求,就漸漸成為了漢軍中的慣例。
李嚴久在荊州,可能並不知道這一點。
近來的接觸,讓州泰認識到李嚴的確是一個良將,他不想李嚴因這一疏漏發言,再度引起糜暘的反感。
州泰的好心提醒,驚了李嚴一跳。
得虧他還未來得及面見糜暘。
不然他要是在糜暘面前說出這番話,那後果真是難料。
李嚴感激的看了州泰一眼。
在這點變故後,李嚴安靜了許多。
不久後蔣濟就來到李嚴與州泰身前,將他二人帶到了糜暘的帳內。
等李嚴與州泰到來時,糜暘剛剛處理完一樁軍務。
在將手中的公文放下後,糜暘將目光看向了李嚴與州泰二人。
在州陵時,糜暘本來定下的策略是:
以丁奉為奇兵奇襲柴桑,將永安城外的呂岱主力誘往柴桑。
這樣一來,李嚴與州泰便可趁虛進攻永安,從而一舉席捲整個江夏郡。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隨著後來局勢的發展,糜暘對他的策略進行了調整。
在得知孫權派出三支勁旅援救柴桑後,糜暘覺得他的首要目標,應是要儘可能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從後世來的糜暘,又豈會不懂得這個道理。
在這個戰略目標下,糜暘一方面下令李嚴與州泰按兵不動,另一方面又下令給鄧艾,讓他抽調天策軍精銳前來支援。
等到在荊北的部分天策軍精銳來到州陵後,糜暘讓李嚴與州泰率軍避開吳軍耳目,隱藏在柴桑城外。
糜暘佈下這支奇兵,為的是確保昨日一戰的勝利。
雖說從各方面判斷,呂岱的投誠毋庸置疑。
但糜暘從不會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一旦呂岱那一處有變,李嚴與州泰這支以逸待勞的奇兵,就將是糜暘的致勝法寶。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