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廟市擺攤(第2/2 頁)
薛滿倉推著磨具磨豆漿,看得直搖頭,“剛剛不都試過那麼多豆花了,咋還那麼饞豆花呢?”
“哪裡是饞豆花,是饞豆花裡的糖。”周青梅搖晃著十字架,笑著應道。
薛子仁給灶膛裡塞了一大塊柴火後,小大人般嚴肅的臉上也難得揚著明顯的笑意,“爹,娘,我倒覺得鹹的比甜的好吃。”
鄭晴琅笑聽著他們關於甜鹹的討論,慢慢地,拓展到了其他食物的甜鹹之爭,心道,果然,甜鹹黨的爭論是亙古不變的。
忙碌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隔天一大早,將一半的香乾和水芹菜切了炒了,裝滿一個小木桶後,所有準備工作就緒,薛家人便出發了。
因為擺攤需要人手,所以去的人比較多,除了薛滿山夫婦,兩個最小的孩子,薛曉夏和薛子善,其他人都揹著滿滿當當的東西上路。
山路崎嶇,為了省錢,也防止豆花被顛散,他們沒有坐牛車。
薛滿倉和周青梅輪流挑比較重的擔,其餘人也各自揹著滿滿一竹簍東西,有打算和香乾搭配售賣的水芹菜,也有給食客使用的竹筒和竹勺,昨天薛滿山趕製了四十套出來,此刻已經清洗乾淨晾乾碼在一起了……
鄭晴琅不僅揹著東西,而且手上還挎著一個竹籃子,裡頭放了半籃子老豆腐和香乾,還有她特意用為數不多的豆皮做的腐皮卷,準備拜佛完畢後送給無為大師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原身平常上香拜佛,也會添一二文的香油錢,或是送些不值錢的新鮮野菜菌菇,但是像今天這麼大手筆的,還是頭一次。
一方面是鄭晴琅真心感謝無為住持的。
原身剛經歷過喪夫之痛時,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曾在太華寺後山放聲大哭,甚至想要一死了之,是無為住持經過,以佛理勸解她,同時還傾囊幫襯,這才有了後來的一切。
另一方面則是有利可圖,太華寺有幾十名僧人,每日每月消耗的豆製品不少。
雖然那裡的廚子自己會做老豆腐,但是其餘豆製品可不會。她可以憑藉香乾和豆皮拿下太華寺對外的豆製品採購,這樣薛家就可以有穩定收入了。
她一邊走,一邊思忖著,大孫女薛曉春的提問打斷了她的美好暢想。
“奶奶,你說咱們的豆花真的能賣出去嗎?”
話裡滿是忐忑之意,她今天的任務是負責在豆花攤上舀豆花,所以很憂心豆花的業績。
鄭晴琅瞄了她一眼,不答反問,“曉春,你覺得咱家的豆花好吃不?”
“好吃呀,咱家的豆花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豆花。”薛曉春重重點頭答道。
“好酒不怕巷子深,咱家的豆花肯定能賣光光的,到時候沒得剩下給你打牙祭,你可別哭鼻子哦。”
“奶奶,我哪有這麼饞!”薛曉春嘟起嘴巴,表達了自己小小的不滿。
鄭晴琅忍不住捏了捏她開始長肉的小臉蛋,笑道,“哈哈哈,奶奶就是隨口說說,曉春是家裡最不饞嘴的了……”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