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田埂邊上聊八卦(第1/2 頁)
鄭晴琅目送薛滿倉離開後,吃了早飯後,便和其餘人下地了。
水田中的秧苗長勢良好,幾乎一天一個樣,同樣茁壯成長的,還有令莊稼人頭疼的雜草。
這個時候除草,自然沒什麼動力裝置,都是人工手動除草,是水稻插秧後最繁瑣勞累的工作之一。
鄭晴琅提著鋤頭,從雜草貼地的部分、或是從淺層土下切斷。雜草不能挖根,免得傷毀了禾苗的根系。
這樣做的話,由於草根還在,鋤過的地過一段時間還會長出雜草來,就得再鋤一遍。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要不怎麼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呢。
當農民,是一件辛苦的事,特別是當古代的農民。
春天的太陽不會很烈,饒是如此,長期站在無遮無攔的陽光下,草帽底下的每一張臉都紅通通了,仔細看,彷彿還冒著熱氣。
“曉春,子仁,青梅,先到田埂上歇會兒,喝口水,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火,別把人曬暈了。”
鄭晴琅解開草帽繩子,顧不得臉會被曬黑,用力扇了好幾下,恨不得這幾下就把身體的所有熱氣扇飛。
薛滿山夫婦去旱田那邊幹活了,那裡的活計比較重,所以水田這邊只剩下他們幾個老弱婦孺。
“娘,我不累,你自個兒去歇著吧。”
周青梅抬頭回道,她的右手沾滿了泥土和青草,用稍微乾淨的手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卻還是在臉上留下幾道泥痕,汗溼的劉海被她往耳後撥,露出那大大的胎記。
鄭晴琅瞄了她一眼,明明累得直喘氣了……再瞄一眼大孫女薛曉春,已經聽話得停了手,往她這邊走來。
她忍不住在心裡計較了下,果然,小孩子還是比成年人更好教一些。
明明她這陣子對這個大兒媳釋放了不少善意,明裡暗裡也教了她一些抬頭做人的道理,但是依舊改不了她自卑的性格。她越自卑,就越想透過不停得幹活討好家裡人……
軟話不聽,只能來硬的了,她語氣有些衝得說道,“你別逞強了,這日頭有些毒,歇口氣耽誤不了今天的活計,等下你中暑了,家裡還得費銀錢抓藥呢。”
周青梅聽罷,也覺得人有些發暈,聽話得來到了田埂上坐下,咕嚕咕嚕灌了幾口水,然後發出一聲放鬆的長嘆。
不一會兒,旁邊田地幹活的牛嬸子也上來了,拉著鄭晴琅說話。
“三娘,後天便是十五了,太華寺門口有廟市,你去不去?”
這邊有個風俗,每遇初一、十五日,信佛的人都會去太華寺上香。拜佛的人一多,十里八鄉的小商販便聚集在太華寺門口的空地前,或是買賣貨物,或是提供平時不常見的表演,如皮影戲、木偶戲、鬥雞等等。
原主是信佛的,平常有空就去太華寺燒香拜佛,像初一十五這種“大日子”自然是必去的。
鄭晴琅自然不會陡然破壞原主這個人設,再加上,她從前是沒這種信仰,但經歷了魂穿一事,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自然是要去的,正好給無為住持送點自家做的豆腐,他們出家人不能吃葷肉,吃豆腐正好。”
牛嬸子認同得點頭,似感慨道,“應該的,你和太華寺的僧人關係好,又學了人家做齋菜的手藝,是得送些謝禮才是。”
鄭晴琅反應了幾秒,才理清她的話意,原來是將自己做豆腐宴的手藝歸功給太華寺了。
這倒挺合理的,太華寺的齋菜蠻出名的,經常會有鎮上的“達官貴族”過去拜佛吃齋菜。她這“一鳴驚人”做出來的豆腐宴,解釋是從太華寺偷師來的,倒比之前杜撰的師傅來得更順理成章。
於是,她沒有反駁,順著牛嬸子的話意答道:“嗯嗯,等我家裡緩過來了,我再給添多些香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