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部分(第4/5 頁)
?咱們父子也聊聊。”崇禎此刻卻是一副皇帝和父親大人的姿態,硬要壓在朱慈烺之上。
“神廟老爺在大事上還是頗有遠見。可惜性子太拗,不肯妥協。”朱慈烺道:“國本之爭是大明盛極而衰的拐點,其實完全可以更上一層樓的。”
崇禎輕輕撫須,道:“你覺得為何會有國本之爭?”
朱慈烺沒有明白老皇帝的意思,道:“還是不知道妥協的緣故。泰西人說:政治乃是妥協之藝術,兒子以為頗有道理。”
崇禎搖了搖頭,道:“不,我問的是,神廟為何想換太子。”
“因為鄭貴妃吧。”朱慈烺一愣。道:“皇祖父謹言慎行,想來不會讓神廟老爺厭惡。多半是鄭貴妃想母以子貴,教唆神廟。”國本之爭對於朱慈烺而言是當代史,史料與八卦齊飛,真相與謠言一色,不過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一個女人想讓兒子當上皇帝惹出來的事。
“你知道啊,”崇禎臉色一變,“那為何還想廢太子!”
朱慈烺頗覺得冤枉。不過他的心理年齡可是比崇禎大得多,並沒有任何情緒流露。只是恪守身份道:“父皇不知哪裡聽來的,兒子斷沒有這個念頭。”
崇禎仍舊不信。朱和垣天真孩童,難道會撒謊麼?
“兒子只有段氏一人,五個兒子都是皇后所出,也都年幼,怎會莫名去變換國本呢?”朱慈烺頗有些無奈。
這話正好堵住了崇禎的嘴。因為崇禎本想用這個說辭來打消兒子的非分之想。
“父皇哪裡聽來的?”朱慈烺反守為攻。
崇禎揮了揮手,道:“你以為我是個昏君,認不準人,就看不出你所想的麼?你現在明顯偏心老二,以為我不知道?”
“父皇。這就冤枉兒子了。”朱慈烺叫屈道。
“當年我無論走到哪裡,你與定王、永王都是跟著的。”崇禎道:“而如今,你出入多帶和圻、和垣,而不帶皇太子,這是何道理?”
這的確可以算是個政治訊號。
朱慈烺接受了崇禎的說法,並沒有往自己的小兒子身上想,解釋道:“皇太子如今出閣讀書,頗為上進,有些娛樂之事,兒子也就不想打擾他了。”這是真心的推己及人,朱慈烺當年就很討厭崇禎走哪裡都要叫上他,影響他的寫書進度。
“老四老五都還小,帶出去也不方便。”朱慈烺補了一句。
崇禎將信將疑,試探道:“其實啊,我也知道老二更肖你。”
“嗯?”朱慈烺有些意外:“兒子怎沒看出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啊。”崇禎道:“你有知人之智,卻沒看清你自己。別看和圭整日裡手不釋卷,言必稱聖人,像你小時候那般敏而好學,但性子上卻頗有些柔弱。和圻雖然不好學,但那股沒臉沒皮,醉心自己小天地的性子,卻和你如出一轍。”
朱慈烺沉默了。他知道長子的性格缺點,甚至也有種擔憂,是自己太過於注重教育而導致了這些性格缺陷,給孩子留下了不小的陰影。正因為長子的教育出現了值得自己反思的東西,在和圻、和垣的教育上,他更加放手,不進行太多的介入。
“所以你喜歡和圻,大可以給他一片天地,但國家,國家還得是和圭的。”崇禎道:“這是祖宗成法,是祖宗為了保證天下安定,天家和睦,親親敦睦而設立的成法。你就算再不在意,也不該拿天下安危任性。想想神廟呢。”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父皇,兒子早年的確想冊立一個更適合大明未來發展的皇帝。”
崇禎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
“但是,兒子後來抱著和圭,漸漸地打消了這個念頭。”朱慈烺覺得自己都有些動容。
朱和圭是他的長子,也是他前世今生第一個兒子。他一直堅信兒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