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滄州之戰(第1/2 頁)
濟南城之所以能堅守三個月而沒被攻破,主要靠的是正規城防部署,盛庸指揮有方,排程得宜,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守城的主將實際上是盛庸。
而鐵鉉出謀劃策,保障供給、鼓舞士氣,同樣功不可沒,尤其是詐降和掛神牌這兩個計策,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朝廷下旨封盛庸為大將軍,鐵鉉為兵部尚書,說明盛庸和鐵鉉之間關係很鐵,對戰況做了如實上報,鐵鉉沒有爭功。
但是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盛庸靠著一場守城戰異軍突起,成為北征的總兵官,比他資歷顯赫的平安、吳傑等人會心服口服嗎?這其中有沒有文章可做?
只要他們在戰場上配合不那麼默契,便可為朱棣創造可乘之機。
妙錦想派人去京師,大肆宣揚盛庸的功勞,以引起平安、吳傑等將領心裡的不平衡。
她相信,盛庸、平安、吳傑之間的關係,並非鐵鐵板一塊。
但是在此之前,她還是想跟朱棣確認一下,盛庸的能力究竟如何。
如果盛庸能力太強,則此計不可行。
朱棣認真思考了半晌,方答覆道:“可行,去安排吧”。
三保、王狗兒、亦失哈、王景弘忠心耿耿,武藝高強,屢立戰功,已經成為朱棣的心腹。
在動身去滄州前,朱棣把他們四人全交給妙錦。
他計劃把朱權和妙錦留在通州,負責押運糧草,三保他們四人比女衛本領高,由他們妙錦,朱棣更放心。
但妙錦沒接受,朱棣比她更需要三保他們。
由此,她想到了更多,建文帝不喜歡宦官,規矩森嚴,動輒懲罰。
但是宦侍生活在皇宮,更方便接觸到朝廷的最新訊息,如果能讓他們為燕王所用,將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朱棣聽後,當即同意,三保和狗兒都曾捨命相救,他對宦侍沒有偏見。
以前暗衛的職責主要是刺探訊息、傳遞情報、護衛王爺安全、執行特殊任務等。現在妙錦掌管情報,相關工作已交由女衛負責,即時戰報可由朱權手下的運糧兵傳遞,特殊任務這一塊幾乎沒有,王爺大部分時間都在軍營度過,不需要格外護衛。
因此,暗衛的工作內容有必要適時調整。
妙錦的設想是,把他們全放出去,漫天撒網,見縫插針,潛伏到盛庸、平安、吳傑的隊伍內部,或許能發揮些意料之外的作用,比如砍斷主帥旗杆之類的。
朱棣也正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
盛庸,與李景隆不同。
李景隆有退路,有曹國公的身份,有與皇室的親戚關係,有父親戰功的庇佑,在朝中有廣泛的人脈關係……
而盛庸沒有退路,他如過河的卒子一樣只能向前,因此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對付朱棣,困獸猶鬥。
這正是妙錦最擔心的地方。
當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時候,是最可怕的,他會充分呼叫所有的潛能和資源。
對付這樣的人,除了超強的實力碾壓,別無它法。
因此,要想盡一切辦法削弱他的戰鬥力,扶持一切可能掣肘他的力量。
朱棣捨不得妙錦,臨行前親了又親,抱了又抱,不願撒手。
妙錦在他耳邊低聲道:“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朱棣聽後,哈哈一笑,立即翻身上馬,揮手下令,“出發”。
建文二年十月十五日,朱棣宣佈出征遼東,將士們對這個出乎意料的決定大為不解。
第二天,從通州出發前,張玉、朱能來到朱棣的營帳,忍不住勸諫道:“今密邇賊境,出師遠征。況遼地蚤寒,士卒難堪,此行恐非利也。”
他們認為,現在朝廷大軍壓境,而且正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