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能再回來。“性格決定命運”,一直到現在,當我在什麼事情上退卻時,爸爸就這樣說。那一段時間,我一直生活在不和諧中,生活表面的安定,卻掩飾不了內心矛盾的不停衝撞。我逐漸明白著名作家張欣說的那句話:我們生活在水面上,而真相都在水底。
這後來的不和諧一直跟著我許多年,不能從心底裡抹去。所以,雖然我喜好音樂,卻不肯像兒時那樣地投入,只是個比一般人更多一點的音樂愛好者,偶爾唱唱歌,偶爾用軟體做點小曲子,購進各種各樣的打口,聽著不同於傳統的音符。我對藝術的態度也只是走走表面文章,根本深入不下去,更沒有毅力和決心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那樣地生活著。
四、父母的理想實現了
關於“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關係,媽媽有她一套的理論。媽媽說: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你從深圳走到烏魯木齊走完了就走完了,可能會使你的身體更加健康一些,也可能會把你的身體走垮,也許還會增加一點風土人情方面的知識,但你能拿到一個大學本科文憑嗎?而一個人如果讀了萬卷書,可就了不起了,拿文憑肯定不在話下。他如果讀的是同一類書,他一定是這一方面的“大家”,他如果博覽群書,他就會是一個了不起的“雜家”。
我反問她:如果他讀的全是壞書呢?
媽媽說:那他有可能會成為一名犯罪學專家,抑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
媽媽輕易地擊破了我多年信奉的“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強的信念。
其實,這是我小時候認識上的一個偏差。“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係,孰是孰非,不能一言以蔽之,更不能把兩者的關係對立起來。
有一點我是明白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一個人一定要拿一張文憑,這是一個人走向社會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本錢。上中學後,考上大學是我的理想。至於上了大學後,我還該幹什麼,我真的很渺茫。
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媽媽把適合我報考的各類學校都列了出來,並把它們前一年錄取的分數分別也列了出來,我看來看去都差不多。也許自己是在大學裡長大的吧,家裡跑來跑去的都是大學生,而且,在我們周圍有七八個大學,也沒有特別覺得哪個學校的學生怎麼優秀。我拿不定主意,就徵求父母的意見,可是父母卻說,尊重我的選擇。一直以來,我總是感到父母管我很多,我的被束縛感特強。沒想到在報考大學這個問題上,父母竟然不幫我拿主意!
我最初的理想是報考北大,從初一開始,我就在家裡書桌前面的牆上貼著“北大”兩個字,作為我的人生座標。可是,我在考高中時報錯了學校。那時的虛榮心還是很強的,想著深圳外國語學校那麼難進,我要是上了有多麼榮耀。可是進去後發現,這裡不是很適合我。這所學校除了外語比其他學校好一點外,其他科目平平。這使我很沮喪,也挫傷了我的讀書積極性。媽媽好像對華南師大情有獨鍾,她總是說女孩子當老師多好,可我就是不想聽她的,我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這個時候,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來我們中學進行推廣,他們說:你們本來就是外國語學校,你們的外語基礎肯定不錯。我們向你們承諾,只要你們第一批第一志願報的是廣外,只要你們能達到分數線,我們優先錄取。
廣外是我的心頭之痛,當初報保送生時,我也是參加考試者之一,我敢大言不慚地說一句,論考試我根本不怕,但我落選了。有人告訴我,大學裡有名堂,也有人告訴我,是中學的班主任為了讓他心儀的學生上,特意把別人的評語寫得比我好。關於這一點我有點相信但不完全相信,我不願把老師想得那麼差勁。但有一件事是真的,當時重慶大學也要錄取我為保送生,他們到學校來與我當面說得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