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2 頁)
動用的記憶體又大了一點。
一旁的王建豐、朱玉波已經把手機關掉了,順便把家裡的電話線拔了。
王建豐對王庭柏說道:“伱趕緊決定上不上北大,趕快把專業選了,我都沒想過有一天985學校招生辦的老師打電話比搞詐騙的打的還勤快。”
王庭柏在這段時間仔細思考過了。
雖然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但是王庭柏還是認為數學和物理才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
他明確了自己本科階段的方向,主數學副物理,這兩門學科還可以相互成就。
至於化學......現在諾貝爾化學獎這幾年發給過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就是沒發給過化學家。
甚至可以改名為諾貝爾理綜獎了!
人類對化學的探索已經過了巔峰,好多該搞明白的也搞明白了,但是,人們對於物理、生物、人體的探索卻似乎永無止境,這就導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很多就不是地道化學家,到現在更多跨界得化學家,即介於生物、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物理等之間得領域。
更有許多物理學家表示生物細胞活動就是各種物質的化學變化,所以生物就是化學,進而是物理;
人類活動就是細胞活動的集合,所以人類活動就是物理;
意識就是腦細胞組成的神經網路的活動,所以意識就是物理;
人類的審美是意識活動的一部分,所以美學就是物理;
人類寫文章包括了各種審美和邏輯思維,都是意識活動,所以文學就是物理;
社會活動就是人類活動的集合,所以社會科學就是物理;
所以政治、經濟、歷史、哲學什麼的都是物理......
而數學就是研究物理的工具,連學科都算不上!
總而言之萬物皆是物理。
不過數學家表示數學提供了一種精確而嚴謹的語言來描述自然世界,是“理工科之母”,自己才站在學科鄙視鏈的頂端。
所以王庭柏選擇了數學和物理,這兩門在鄙視鏈最上層的學科。
不會數學和物理還好意思叫自己學神?
【提示:宿主的學術水平剛脫離學渣的範圍,離學神還相差甚遠】
王庭柏無視了系統的提示,對王建豐說道:“北大數學系吧,我想學基礎數學然後修個物理的雙學位。”
現在二本的學生都人均雙學位了,985的學生不拿個雙學位都不好意思出門打招呼了。
“你決定了就行,不過為什麼不選和寧寧一樣的元培學院呢?”
“選北大就是因為他的數學學院強才選的,我想學的深一點。”王庭柏解釋道。
“那行,既然決定好了,那你就趕緊去簽約,電話一天天的響個不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