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指頭上交情,無需掛懷(第2/3 頁)
視自身以及周圍的人群,卻驚異地發現,儘管交流變得如此輕而易舉、觸手可及,但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感卻並未因此減少,反而與日俱增。
在這個看似熱鬧非凡、資訊爆炸的世界裡,人們被海量的資訊所包圍,每天都在接收和傳送著無數的訊息,但心靈卻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加疏離和孤立。我們看似與無數人保持著聯絡,但真正深入內心的交流卻少之又少。
於是,為了填補內心深處的空虛和孤獨,一種看似廣泛交友的假象應運而生。這便是伴隨著微信等自媒體交流工具而產生的所謂新型朋友關係——“點贊之交”。
“點贊之交”的顯著特點在於,其交往往往流於表面,缺乏深度和實質內容,更談不上深厚的感情基礎。這種關係中的互動,往往只是簡單地表示“我看見了”“我關注了”,或者輕描淡寫地打個招呼。
在“點贊之交”中,人們更多地是基於一種表面的、形式化的互動,而不是真正的心靈交流和情感投入。這種關係僅僅停留在虛擬的世界中,缺乏真實的互動和心靈的碰撞。
,!
儘管誰都清楚這種“點贊之交”的膚淺和空洞,但仍有不少人熱衷於追求這種表面上的熱鬧和虛假的繁榮。他們在虛擬的世界中,追求著點贊數量的增多、關注人數的上升,誤以為這樣就意味著自己朋友眾多、人脈廣泛。
然而,他們未曾意識到,過多的“點贊之交”實際上正在悄悄地消耗著他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這些表面上的互動並沒有帶來真正的情感滿足和心靈慰藉,反而讓他們陷入了一種無休止的虛擬社交迴圈中,無法自拔。
回想剛開始使用微信的時候,人們往往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對這個新興的社交工具充滿了期待和探索的慾望。那時候,熱衷於結交新朋友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和趨勢。
每當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人,無論是在聚會、旅行還是工作場合,便會毫不猶豫地新增微信,留下聯絡方式,彷彿這樣就能將這份短暫的相遇延續下去,將這份剛剛萌芽的友誼鞏固和深化。
看到對方釋出的動態,無論是美食照片、旅行風景還是心情感悟,隨手點個贊似乎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舉動。這個簡單的動作,被認為是對對方的關注和支援,是維持聯絡的一種方式。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緣淺之交”的數量不斷增加,生活也逐漸變得疲憊不堪、雜亂無章。原本期待的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變成了一種無形的負擔和壓力。
不斷有人發來無聊的資訊,諸如毫無意義的閒聊、瑣碎的抱怨、無休止的炫耀。這些資訊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人應接不暇,無法靜心思考和感受真正重要的事情。
還有人推送各種令人反感的廣告,試圖推銷各種不必要的商品或服務。這些廣告不僅打擾了人們的正常交流,也讓人們對這種所謂的“社交”產生了厭倦和反感。
更有甚者,直接找你辦事、向你借錢、邀請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聚會。這些突如其來且毫無價值的打擾,讓人們感到無比的困擾和無奈。
曾經有這樣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有一個從未謀面、甚至都不記得是如何成為微信好友的人,突然發來訊息要向我借兩萬元錢。當我婉言拒絕時,他竟然惱羞成怒地說道:“你這麼成功,還缺這區區一點小錢?”這樣的無理要求和荒唐言論,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這件事情猶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了“點贊之交”的虛偽和脆弱。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些所謂的“點贊之交”,在關鍵時刻並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反而可能會帶來無盡的煩惱和麻煩。
在經歷了一系列類似的讓人疲憊和失望的事情之後,一怒之下,我終於決定徹底清理了一些“點贊之交”的所謂好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