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新解之謎(第4/5 頁)
聲,道:“賢才?哼,賢才何用?父皇心中已有定計,爾等之舉,徒增煩憂。”
朱懷見狀,心中暗歎,知朱允炆心中有疑,遂道:“允炆兄,今日之事,確無他意。若兄長不信,朱懷願以性命擔保。”
朱允炆冷冷看了朱懷一眼,沉聲道:“好,既然你如此說,我便暫且信你。不過,若有異動,休怪我不念兄弟之情。”
朱懷點頭道:“允炆兄放心,朱懷絕無二心。”
朱允炆冷哼一聲,轉身離去,留下眾人面面相覷。劉三吾嘆息道:“今日之事,實在令人心寒。”
孔訥搖頭道:“允炆公子心中多疑,實在難以相處。”
黃子澄也嘆道:“正因如此,朝中之事,愈發複雜。”
朱懷默然不語,心中暗自思忖。今日之事,雖無大礙,但朱允炆之態度,已顯露無遺。若不慎行事,恐有大禍。
酒宴繼續,眾人雖有心事,但不願掃興,仍舊談笑風生。劉三吾舉杯道:“今日之事,暫且放下,且飲一杯,權作解憂。”
眾人舉杯共飲,氣氛稍稍緩和。朱懷見狀,心中暗自決定,日後行事,更需謹慎,方能保全自身。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漸漸放鬆,談論起學術之事。孔訥問道:“朱公子,近日你對《資治通鑑》有何新解?”
朱懷微微一笑,道:“《資治通鑑》中,記載了許多治國理政之道,尤以仁政為重。然則,仁政之施行,需有賢能之人輔佐,方能成事。”
黃子澄點頭道:“正如朱公子所言,仁政乃治國之本。然而,賢才雖多,若無明主識才、用才,亦難施展其才華。”
劉三吾笑道:“正因如此,我等才需引薦賢才,助其得以施展抱負。”
朱懷微微一笑,道:“多謝劉先生厚愛,朱懷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孔訥點頭道:“朱公子之才,必能大有作為。”
黃子澄也道:“正是如此,朱公子前途無量。”
酒宴在歡聲笑語中結束,眾人各自告辭離去。朱懷回到家中,心中仍有些不安。朱允炆之態度,已顯露無遺,日後行事,更需謹慎。
夜深人靜,朱懷坐在書房中,繼續研讀《資治通鑑》。書中所述,治國之道在於仁政,若能以仁治國,則天下可安。然而,仁政之施行,需有賢能之人輔佐,方能成事。
朱懷放下書卷,心中暗自思忖。若能得明主識才、用才,方能施展抱負。然而,朝中之事,複雜多變,需謹慎行事,方能保全自身。
次日,朱懷前往翰林院,拜見劉三吾。劉三吾見他到來,笑道:“朱公子,今日可有何事?”
朱懷拱手道:“劉先生,昨日之事,朱懷心中仍有些不安,特來請教。”
劉三吾點頭道:“允炆公子心中多疑,確實令人擔憂。不過,朱公子不必過慮,若能謹慎行事,自可保全。”
朱懷點頭道:“多謝劉先生指點,朱懷定當謹慎行事。”
劉三吾笑道:“朱公子之才,必能大有作為。我等翰林院,正需賢才,望朱公子多多努力。”
朱懷拱手道:“朱懷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自此,朱懷在翰林院中,勤奮研讀,努力鑽研學術,逐漸贏得了眾人的認可。然而,朝中之事,風雲變幻,朱懷深知,需時刻保持警惕,方能保全自身。
朝堂之上,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面色凝重。朱允炆和朱懷分立兩側,眾臣皆低頭不語,氣氛異常緊張。
朱元璋沉聲道:“近日,朝中傳聞不斷,爾等可知?”
朱允炆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兒臣知曉。近日有傳聞,朝中有人意圖不軌,望父皇明察。”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不軌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