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書院監院遇害事件》(第1/3 頁)
“根據林小乙打聽到的訊息,死的是郝監院……”
家中,狄進和狄湘靈對坐,表情無奈。
正如後世的學校一樣,古代的書院除了教書先生外,還有不少職務,比如直學、掌書、掌祠等等,甚至有的大書院還有醫瑜,也就是校醫,負責為學生看病。
其中兩個位置最重要,一是“山長”,即書院的院長,一是“監院”,即教導主任。
宋朝的書院,推崇教學與行政合一,山長多由著名的大儒擔任,比如范仲淹做了應天書院的山長,朱熹則先後主持過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的教務。
而監院負責的,則是書院的管理和財務,稽查學生的品行,到了明朝,教學與行政分開,監院甚至成為了書院的行政首腦,頭號人物,山長只負責學術和教學。
現在死的人,就是晉陽書院監院郝慶玉,昨夜遇害,今早發現了屍體。
偏偏狄進要進學,負責稽核的就是此人。
事情已經發生了,狄進開始考慮解決的辦法:“大伯信中提過,書院山長年邁多病,正在休養,院中事務都交給這位監院負責,現在他一出事,恐怕人心惶惶,還真的挺難辦……”
狄湘靈鼓勵道:“六哥兒,你打小就聰明,又勤學苦讀,不見得要靠那些書院裡的先生……”
狄進並不盲目自信:“地方解試,我倒是有些把握,禮部省試,想要一次考中,希望實在不大,唯有迎合風氣,投其所好,偏偏西昆體我所涉不多,因此書院進修,才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現階段的科舉風氣,歐陽修那樣的才華,都兩次落榜,最後被同鄉的晏殊看重,成了禮部省試第一,由此還傳出些閒言碎語,比如包庇偏私之類的……
等到西昆體盛極而衰,又矯枉過正,出現了太學體,不再追求華麗的文字,用詞變得怪誕晦澀,追求讓人難以理解的高階感。
正因為不喜這類風氣,倡導古文運動的范仲淹、歐陽修等一眾文壇大佬,才希望改革科舉,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
改革的成果,便是赫赫有名的嘉佑二年進士榜,兩宋第一龍虎榜。
簡單的說,西昆體、太學體、古文運動,正是仁宗朝前、中、後三個時期的文壇風向。
所以狄進的思路很清晰,現在是天聖三年,就學西昆體,如果穿越到慶曆年間,馬上去整太學體,等到嘉佑年間,那時候終於能說人話了~
別問,問就是跟風。
這沒什麼好羞恥的,科舉本來就是一門考試,沒必要將它跟學問的高下,完全劃等號。
不然的話,歐陽修怎會考三次才考上,柳永考了一輩子,最後年老才被同情分及第?
更別提還有許多才高八斗之輩,一輩子都沒能取得進士功名了……
把科舉當成一個後世文憑般的存在,完全沒必要高看它,在知道風向標的情況下,當然要進高階補習班,在別人還在盲目用功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開卷。
狄湘靈不能完全理解,但也明白了書院的重要性:“那我們換一家書院如何?幷州之地不是隻有晉陽書院,以你如今的名聲,咱家又有錢了,多付些束脩,還怕沒有去處?”
“這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
狄進很清楚,在地方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排在第一的書院和排在後面的,差距還是極為明顯的,何況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份,再拖一拖,拖到過年,那又是一段空白期,明年開春後還不知怎麼樣呢……
“現在就期望潘縣尉速速鎖定兇手,平息慌亂,畢竟要進學的不止我一人,明年是科舉年,書院裡的其他學子,也不願意被這種事耽擱了前程……”
潘承炬極富正義感,又願意吃苦,狄進希望這樣的官員,能破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