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編竹揹簍(第1/3 頁)
隨她了,不搗亂就行。
按照一般常識,原始人壽命比古人還短,大多三四十歲就差不多老死了。
壽命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常年乾重體力活,壓榨身體極限,透支生命。
所以裝東西揹著走的揹簍不能太大,最多裝五六十斤東西就夠了,背的太多容易透支生命減短壽命。
原始人沒有運送大量糧食收穫和貨物的需求,能裝三五十斤的揹簍完全能滿足容器需求。
所以揹簍不用多大,半米高,最寬大的口寬四十厘米,厚三十厘米就差不多了。
以這樣計算,粗竹篾長一米三,寬五毫米,厚三毫米。
細竹篾寬三毫米,厚一毫米多,長度隨意,橫著編的,一米以上長就行。
邊劈邊構思怎麼編織,發現還缺幾根支柱,得用兩三厘米寬的竹條當主要承重柱,和揹負的背板。
一米六長的竹條需要兩根,一米一長的竹條需要八根。
兩個多小時後,竹條和粗竹篾、細竹篾劈好一大把,開始編織。
羅雲構思的揹簍是底小口大式,上下梯形,方口方底。
四個角用兩根竹條當柱,與後背貼合的這一面多加四根竹條。
揹簍上沿和底沿各橫著編織兩圈竹條,既能加固,也能當揹帶的繫結骨架。
先拿出竹條,兩根長的交叉放置。
四根短的烤軟二十厘米長,折彎九十度定型,量出十八厘米處再烤軟,折彎九十度定型,做成乚形。
兩根短的烤軟,折彎做成長二十五厘米,寬十八厘米的長方形環,多餘的破開一點縫隙,一點點折斷。
竹條竹篾比較脆,容易斷,最好烤軟後折彎定型,硬折彎容易斷。
四根短的定型後,和兩根長的交叉編織,壓一根撐一根,把揹簍底部承重框架搭起來。
然後抽出二十根粗竹篾,八根一組,十二根一組,相互十字交叉在竹條框架中開始編織,編織出比巴掌略大一些的面積。
抽出幾根細竹篾,把縫隙大的地方編織的更小一些,網眼填補上,不會輕易漏東西。
隨後揹簍底部邊緣的粗竹篾放火上挨個烤烤,烤軟後向上九十度折彎定型,揹簍四周的承重柱和龍骨支稜起來了。
竹條和粗竹篾的角度分佈均勻,拿起一根細竹篾開始橫著穿插編織,穿插一段距離後下壓緊實,繼續穿插。
細竹篾比較細,不太容易折斷,拐彎處稍微烤熱一下,不用定型,直接穿插編織進去。
穿插一圈後繼續穿插第二層,穿插兩層後調整一下形狀,別整變形了,順便再壓緊。
接著橫著穿插兩根長方形竹條環,穿插好後繼續向上一層層穿插細竹篾。
剛編出來十多厘米高,天黑了,肚子餓了。
拿出烤魚烤熱,把睡著的雨叫醒,兄妹倆不管流口水的族人,吃個半飽後,剩下的包起來藏在身上。
繼續編織一會兒,困的不行了,雨已經睡著了。
揹簍底部形狀基本固定,不容易變形,晚上得放好,別讓人把支稜著的竹條和粗竹篾折斷了。
燒火的老人已經換人,羅雲請她們幫忙保管,別讓人動。
老人一聽是捕魚的工具,嚐到兩天甜頭的她們很重視。
半成品揹簍、竹子、竹條竹篾和抄網獸皮繩放在一起,保證不讓人動,以免族人弄壞了後捕不到魚,大家一起餓肚子。
次日半早上醒來,放水,抓點雪洗手洗臉。
烤熱點魚肉,兄妹倆墊墊肚子,羅雲拿過沒有人動過的揹簍繼續編織。
首領和巫醒來了,圍在身邊,看羅雲編織揹簍。
首領問道:“雲,今天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