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
對於藩王來說,左右長史是最難纏的,既要依靠他們,又要防著他們,生怕他們挑自己的毛病給老朱打小報告。當然,一些囂張的藩王是不在乎這些的,仗著老朱的寵幸為所欲為。但是朱是不會這麼幹的,他還想要大的發展,所以不願意給老朱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見人都到齊後,清了清嗓子,道:“諸位都是我肅藩的棟樑,今日將諸位聚集到這裡來,是想和諸位商量一下我肅藩發展的大計。”
左長史魏延賞第一個發言,道:“回稟殿下,藩國的發展大計陛下早已經指示過了高築牆、廣積糧。我等只要照著做就行了。”老朱規定以左為尊,所以左長史算是行政機關一把手,對於發展問題自然踴躍回答。
朱心裡十分沒好氣,暗道:我還不知道高築牆、廣積糧?關鍵是怎麼築?怎麼積?表面卻和顏悅色地說道:“敢問先生有何良策?”
第十九章 籌劃變法
魏延賞道:“我們只需要按照陛下說的大興屯田,然後愛惜百姓,百姓和軍士自會努力生產,自給自足,殿下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朱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所謂垂拱而治其實就是無為而治,不是說不行,只不過見效太慢了,漢朝無為而治了六十年才敢跟匈奴叫板,他可等不了這麼長時間。
朱問道:“之前甘州左衛的將校已經跟本王說過這個問題了,我肅藩的軍戶一戶可以分一百畝地,看著是不少,但問題是哪一戶能種得了一百畝地,所以實際上分到手裡的有用土地並不是很多,大部分還得荒著。”
魏延賞一時語塞,用眼睛瞄了兩眼朱道:“那依照殿下的意思…。。”
朱沒有正面回答他,繼續說道:“我肅藩大軍在此地屯田,軍糧可曾自給自足了?”
魏延賞眼珠轉了一下,拱手道:“尚需朝廷撥付。只不過不只我們肅藩如此,其他的藩王也需朝廷撥糧,更何況他們還有貪慕開中法之利的商人的支援。”
開中法在本文中已經出現過了,在此簡單介紹一下。簡單來說,開中法就是商人向邊境運送一定數量的糧食,便可獲得相應數量的鹽引,然後可以憑藉著鹽引去國營鹽場支鹽、販鹽獲利。後來商人們嫌從南方運糧到北方耗費太大(古代走陸路運糧耗費十分巨大,往往運過去的糧食還沒有消耗掉的多),就在邊境附近買地僱傭當地的農民耕種,然後再將糧食交給邊軍換取鹽引,這就叫商屯。
朱道:“依照本王的意思,我們肅藩必須改變這種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這個模式的效率太低了,而且小門小戶的抗風險能力也很差,稍微有個天災就扛不住。”
魏延賞的心思轉了好幾個彎兒,腦子裡的那根弦一下子崩地緊緊地,眼睛使勁盯著朱,似乎是要看穿這個年紀輕輕卻又深不可測的王爺的心思一樣,道:“敢問殿下想要採取何種模式?”
朱想都沒想,斬釘截鐵地回答,道:“僱傭。”
魏延賞差點跳了起來,這明顯是挑戰朱元璋定下的制度,要是讓老朱知道了,自己這個官算是當到頭了,小命能不能保住還兩說,立即嚴詞拒絕道:“不可!孟子云‘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陛下實行軍屯的目的就是寓兵於農,讓軍士們可以自給自足,不再浪費百姓一粒米,給軍人們分田地也是為了穩定軍心,讓他們可以安心戍邊。而殿下今日要把他們的土地拿走,讓他們變成無產的佃戶,這樣一來,軍心豈能不大亂?殿下又如何向皇上交待?”
坦白來說,魏延賞的見識算是不錯的,在那個年代也算是佼佼者,但是朱擁有比他們多幾百年的見識,自然不會侷限於老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