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阿布&iddot;辛拜勒的偉大不只屬於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建築師的建築天賦、數學知識以及幾何形式上的創造力,都為這座神廟增添了無與倫比的魅力。枯燥的秩序感彼此結合,產生出魔力‐‐創造出一種神奇的視覺效果。一年四季,太陽都能照到拉美西斯那巨大石像的臉上,但只有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據說是法老生日和加冕日的這兩天,陽光才能照射到寺廟最深處的秘密聖地。黎明的光線會穿透整座黑幕籠罩著的內廳,一直到達最盡頭那間小小壁龕中的4座雕像上。由於第一尊雕像被稱為黑暗之神,因此光線會避過他那據說是經常變幻的面容,準確地從第二尊開始,依次巡視過另外三座雕像的臉部。這短暫的日光巡禮將持續20分鐘,直到最後一秒,這束陽光便會從第四尊雕像的臉上悄然逝去,神廟內的一切重又歸於黑暗之中。拉美西斯二世這位強大、奢侈國王的虛榮心,由此可見一斑。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它是理性對激情的獻禮,是&ldo;科學的嚴謹創造了詩一般的美麗&rdo;的範例之一。
然而科學有時也會出現失誤‐‐人們在1960年發現,為埃及經濟帶來巨大貢獻的亞斯文大壩會將阿布&iddot;辛拜勒神廟淹沒於納賽爾湖的水面之下‐‐這也許意味著神河的慷慨需要人們奉獻犧牲。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人爭先恐後地為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提供援助。最終,埃及雕刻家阿墨第&iddot;奧斯曼的設想拯救了神廟。於是兩座神廟被切割成1042塊,然後一塊塊地運走,在一處比原址高62米的安全地帶重新組裝起來。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的工程師們並不想破壞拉美西斯和他的數學家們創造的儀式。今天,在這座人造山坡上重建起來的寺廟裡,古老的咒語得到了恢復:雖然照亮神廟的人造光削弱了這裡的神秘氛圍,但太陽依然親吻著他的孩子。
第六節:歲月留痕
自從亞斯文大壩建成後,尼羅河就不再為農民提供淤泥作為&ldo;禮物&rdo;。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古老的埃皮斯神再也沒有泛濫過。但高效的運河網使田野可以不間斷地得到灌溉,同時人們也能從荒漠中開墾出新的農田。今天的&ldo;非拉因&rdo;‐‐居住在尼羅河兩岸村莊裡的埃及農民用鳥糞做肥料,數以千計的鴿子就生活在那些離奇古怪的鴿籠裡。
沿著尼羅河的堤岸漫遊,出入於風景如畫的&ldo;尼羅河村莊&rdo;,茂盛的椰棗樹林隨處可見,那是埃及農業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作物。農民們用它來建屋頂、製作傢俱、編籃子,它還為人類呈獻了世上最甜的水果:海棗。在露天市場上出售的紅色海棗又幹又脆,但不如其他品種甜;那些微甜的海棗則呈現出深淺不同的各種橙黃色;而黑褐色的海棗含在嘴裡時,糖分好像即刻就溶解了。
尼羅河送給埃及人的另一件禮物就是它的深度‐‐河道的通航狀態良好,成了埃及一條主要交通線。從亞斯文向位於地中海的巨大三角洲進發,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浮想聯翩的小帆船。數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著沉靜而優雅的形狀,就像溫順的小鳥,掠過藍色的水面。尼羅河水能把我們帶到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方向,甚至在你偏離了河道之後,也能神奇般地再次回到它身邊。
悠悠流淌的河水從那些古老的村莊旁經過,和法老時代一樣,它們依然是整個埃及的糧食基地。成群的鳥兒在河岸邊嬉戲,享受著人與自然那微妙平衡帶來的和諧氣氛。埃及農民的作息時間同那些鳥兒一樣‐‐由太陽的位置決定,日出之前與日落之後都不會有人工作。他們的生活緊隨大自然的節拍而定,生產方式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