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2 頁)
軍隊,這或許是哄騙元首的情報。但是,到了下個月,有跡象表明情況越來越危險。埃特爾從&ldo;可靠人土&rdo;那裡獲悉,英國人已經&ldo;建議撤去&rdo;油田裡工作的德國人。幾個星期以後,一個&ldo;萬分緊急&rdo;的電報促使希特勒採取了行動。埃特爾報告說,他同伊朗首相進行了一小時的交談,這次談話表明,伊朗人開始在英國的要求面前屈服了。此時德國元首大吃一驚,發狂似地要求伊朗國王在德國軍隊從俄國開來援救他們之前,要把英國人抵抗住。但是空話是抵擋不了槍炮的,過了兩天,當英國軍從和俄國軍隊分別從南、北進入伊朗時,希特勒只能暴跳如雷。埃特爾已經盡力而為了,他及時發了電報,提供了精確的情報,但是真槍真炮把願望打得粉碎。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外交部從事間諜活動的一段故事。
為什麼一定要外交官來做這樣的工作?難道政府不能在國內收集有關另外一個國家的情報嗎?顯然,在國內不如在另外一個國家的內部收集情報來得好。置身於那個國家,可以會晤較多的人,能夠閱讀較多的一般報刊和各種型別報刊,可以旁聽議會辯論,參觀建築物,而且,只要在街上走走,購買食品和衣服,坐火車,上劇院,就能感覺到這個國家經濟和文化的活力。大型駐外使館裡的專家、通常稱為&ldo;專員&rdo;,集中瞭解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的情況。他們主要透過同所在國政府官員的交談和閱讀報紙來收集情報。他們把這種情報彙編成報告,透過郵件、電報或無線電送交外交部。在柏林市中心,威廉街七十六號,一棟用灰色石頭砌成的十八世紀的房子,就是外交部所在地,除了大門兩側的兩個獅身人面像以外,一切設計都樸素大方。裡面,官員們在政治商務部門的各地區組裡辦公,閱讀外交官送來的報告,並且根據這些報告,向德國外交政策的唯一決策人阿道夫&iddot;希特勒提出外交政策建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