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魏餘輝(第1/3 頁)
就在展光風與施家姐妹分別的幾乎同一時刻,被展光風寄予厚望的施風雷正帶著從對峰山上撤離的弟子們到達了前魏的大本營:雲州的華緬邊境,六莫鎮。
在地球明史上,世人都知道東北的後金持續地南侵不斷消耗大明的國力,是最終導致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其實,西南的緬族人建立的東籲王朝對大明西南邊境的持續騷擾】放血也是一個助推大明滅亡的極為重要因素。既然是架空文,本書不對大明歷史做太深入的介紹。
在本書中,自孫世民一統天下後,鑑於雲州少數民族眾多的特點,大吳沿用了前魏的民族自治政策,採用了“內外分野”的策略。
所謂內外分野就是對內建府,外設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和隴川宣撫司三大宣撫司,及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和寮國宣慰司等六大宣慰司,統稱為三宣六慰。
大吳以這些宣慰司為為藩蔽,讓各大小少數民族以吐司為單位實行內政高度自治,期初受到土司的普遍歡迎。但是,由於大吳處於休養生息階段,朝廷對雲州鞭長莫及,十年過去後,此前設立的三宣六慰相互間矛盾時有激發,一些實力較強的宣慰司開始事實獨立並透過兼併戰爭走強。其中以莽瑞體、莽應龍統一緬甸後,建立的西籲王朝,成為西南半島的最強勢力。
六莫鎮華緬邊境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地理位置非常特別,很偏僻,估計連西籲王朝都不知道自己的治下有這麼一個城鎮存在。
小鎮所在的地方是被群山環繞的一塊高原,由於地勢較其他山麓高,所以雖然是一塊較平緩的平地,但依然人跡罕至,來往華緬的商隊腦子抽了才會爬上這一塊地方。若還有人看上這塊地方,喜歡上這裡的話,那麼這些人一般是山匪居多。
十年前,這裡的確是被一些山匪盤踞著,但後來這些山匪自己也莫名其妙地被一大群人攻擊了,攻擊他們的人明顯不是其他山匪,因為那些人明顯比一般的山匪要紀律嚴明,殲滅他們時顯示出較高的戰術素養。這些人明顯是軍隊。
的確,他們是軍隊,準確來說是大魏最後的家底。
雖然魏末帝荒淫無道,但是大魏立國兩百多年,朝中的脊樑依然還在。都督施風雷是一個,戶部員外郎陳子龍是另一個。
在都城城破的危難之際,皇帝斬殺部分女兒後,到煤山上吊。
是陳子龍站了出來,他率領親信衝進皇宮,與當時的太子曹慈炯一起易容混進逃難的百姓中,逃出了皇城。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太子是魏末帝的三兒子,因為魏末帝長子曹慈烺投靠睦州,很不幸被鄭三桂背刺;而魏末帝的二皇子夭折,因此一直吊兒郎當本想以後做個太平王爺的三太子曹慈炯臨危受命賜封為太子。
也許是上天也被陳子龍的忠勇感動,不忍心大魏的餘輝就此熄滅,陳子龍逃出皇城後,居然天見可憐讓他們碰上了刺殺失敗的曹由栩、施風雷等人,後來更碰上了福王曹由校、蔣集謀等部。
人才集中了,那麼計策很快制定出來。大魏殘餘們根據天下形勢,最終選擇了當時土司林立,朝廷治理力度較弱的雲州。他們一路朝西南逃跑,沿途不斷有依然忠於大魏的忠良及軍隊加入,當他們到達雲州時,居然湊拼出一支三萬多的隊伍。那時,大吳也發現他們的存在,分兵來追。
危急之際,又是陳子龍當機立斷,將三萬人的隊伍打散成十支,化整為零,衝入了茫茫的大山中。
陳子龍那一支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沿著各土司管轄的薄弱環節,付出了傷亡四成的非戰鬥損員代價後,輾轉到達了六莫高地,陳子龍一看地勢就喜歡了,馬上下達絞殺盤踞在高地的土匪的命令。
當成功取下高地後,站在山頂上的陳子龍真的是越看越喜歡。這裡居高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