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有效政治與大國成長(15)
中國30年的政治發展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並由此形成了其特殊的發展形態、格局和原則。很難從價值上對其作出好與壞的簡單評價,但就其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形成的整體效應來看,任何人都無法作出中國的政治發展與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是背道而馳的結論。而且,從世界大國成長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來看,中國30年政治發展所創造的政治效應,在整體上是積極的,符合這個國家成長所在歷史方位對政治發展的基本要求。
要遵循政治發展的自身邏輯
對後現代化國家發展來說,其發展同時面臨著現代化和*化兩大任務,因此,如何解決好經濟與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考驗著這些國家的戰略水平、發展能力與治理質量。中國30年發展從本國實際出發,結合現代化和*化的基本規律,走出了一條有效政治創造有效發展的道路。過去的實踐證明,這條道路適合中國,但其意義和價值不限於中國。從中國的30年實踐中,我們不難體會到這樣的道理:*化是現代化的必然,但能夠促進現代化發展的*化,一定是既能帶來政治進步,也能帶來經濟和社會成長的有效政治發展。
雖然在過去30年發展中,我們在中國社會變革和發展的大局中為政治發展尋找了合理的定位,並使其發展與整個社會發展保持良性的互動關係,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已經解決了中國政治發展中的所有問題。從整體上講,我們目前還是透過既有的制度、組織和價值資源的開發來保證政治有效作用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然而,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更深入、更全面,其提出的政治發展要求也必然會更深刻、更徹底。這種挑戰遲早要來。這就要求中國的政治發展在保持政治對經濟與社會發展有效性的過程中,也還應該從政治發展的自身邏輯出發,思考和部署中國政治發展的任務、目標與程序,這其中必然涉及中國政治發展中的一系列核心問題。有些問題可以用水到渠成的辦法來解決,而有些問題則必須有觀念、體制和機制的突破。政治生活的主體是個人、生活與國家。政治的有效發展,不僅要有效滿足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且也要滿足個體發展,即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需求。可以預見,隨著人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政治建設與發展必然要更多地從人的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來規劃和部署,這就要求有更為全面、深入的*化發展程序。中國實行的是人民*,其本質就人民當家作主。人民做主的權利要求必要會對中國的*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政治發展道路雖然有效,但其所面臨的*化程序依然任重道遠。
林尚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本文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國策》叢書。
中國轉型期腐敗和反腐敗問題(1)
中國轉型期*和反*問題
何 增 科
中國轉型期*狀況透視
*的定義儘管眾說紛紜,但國內外學術界比較普遍接受的*定義是濫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這一定義通俗地說就是以權謀私。根據這一定義,*行為的構成要素有五個:一是*行為的主體,通常是公職人員;二是*行為的動機或目的,通常是追逐私人利益;三是*行為的手段,通常是憑藉機構或職務上的便利;四是*行為的方式,通常是非規範地運用或濫用公共權力;五是*行為的後果,通常是公共利益或公民權利受到侵害。目前被中國有關部門歸入消極*現象範疇的現象包括四大類:(1)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特別是其中的經濟犯罪;(2)部門和行業性以權謀私的各種“不正之風”;(3)利用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