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腳盆雞家的書法(第1/2 頁)
“不對~”
想著剛開張就宰了一隻肥羊,約翰正一臉的自得。但想著,想著,他心裡忽的一個咯噔,能來這兒的沒有一個是傻子,傻子就算有錢也守不住。
腦海裡自然而然的浮起一個念頭:“難道他知道這是誰的作品?”
但很快,他就自嘲一笑,知道就知道吧。他只是被派來站臺的員工,按照老闆的定價,賣掉帶過來的展品就是自己的工作。
這幅書法,他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至於現在反悔,確實有可能幫老闆挽回損失,但這又關他什麼事兒,想想自家老闆摳門的樣子,怎麼都不可能多給自己一個銅板。
念頭通達後,後頭的工作他辦起來就格外利索。
籤合約,刷卡,轉賬,包裝,一套流程不到10分鐘搞定。
“先生,恭喜,它是你的了。至於這幅展品,您要是帶了人,可以立刻取走。如果不方便,我們也能安排送貨上門。”
“謝謝。不過,不用了。給我就行。”
齊鳴伸手和他禮貌握了握手,確認了一遍商品無誤後,他便提上袋子,走向出口。
小龍,張奧雖然進不來內場,但也就守在外頭,一個電話過去,幾分鐘就能到。這幅書法,是個不小的漏。
他還真不敢,把東西留在這攤位,雖然可能性不大,但萬一遺失,那損失可不小。
根據他的鑑定,這幅字是空海和尚的作品。這位大師,確實是唐朝時期的人物,但卻不是華夏的,而是倭國人。
日本書法,最開始是佛教傳播,謄寫佛經時,他們開始學習毛筆寫字,此後遣唐使的派遣,以及對華夏文字的模仿,他們出現了最早的書法雛形。
此時,華夏是唐朝時期,因為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而讓人大肆蒐羅他的作品。這一時期,恰好也是日本頻繁向唐朝派出<遣唐使>的階段。
遣唐使們把華夏貴族的愛好當成是一種時髦,一種潮流,因此也把很多王羲之的作品帶回了日本。目前被認為是僅存的王羲之真跡《喪亂帖》就是在唐朝時傳入日本,是日本皇室的重寶。
隨著對王羲之書法的學習,日本出現了一批書法家,其中最優秀的三人,分別是:空海和尚、嵯峨天皇、橘逸勢。
這三人同處於日本的平安時期,被稱為平安<三筆>。
此後唐朝沒落,中原戰亂,遣唐使的派遣也被暫停。日本本土也開始在漢字的基礎上,魔改,日本化,出現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就是如今的日本文字。
日本本土的書法家們,作品也不再侷限於漢字,也開始書寫日本文字。
這時期也出現了3人,被稱為<三跡>。<三筆>和<三跡>代表了日本書法的巔峰。
齊鳴剛剛淘到的小詩,正是三筆之一,空海和尚的大作。雖然只是一首小詩,但三筆的作品,流傳至今,對日本人來說,每一件都是國寶的存在,怎麼都不止5萬歐。
收到齊鳴通知,小龍和張奧很快就等在了出口處。
出師大捷,齊鳴把袋子交給他們後,便又立刻興奮的跑回古董區,打算再接再厲。
但他回來時,卻敏銳的發現在場的人都像被什麼東西吸引了一般,人流似乎都在朝著一個地方匯聚。這讓他也來了興趣。
能到場的眼見自然不一般,能吸引半數以上的人,這件東西肯定不一般。只可惜,周圍也沒個熟面孔,他也不能問問具體發生了什麼,只能亦步亦趨的跟著。
很快,人群停下,一處展臺被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從周圍人的交流中,齊鳴聽到了<bronze>這個英語單詞,翻譯過來就是青銅器。
西方人很喜歡青銅器,尤其是華夏的青銅器。原因有二,一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