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一個&ldo;令&rdo;字,秦國的強暴全出,趙國隨之淪為弱勢群體。
藺相如立即上前說:&ldo;聽說秦王擅長擊缶,請奏一曲,活躍氣氛!&rdo;秦王大怒,堅決不幹。秦王來勁,藺相如更來勁。他手持缶,跪在地上梗著脖子,大聲說道:&ldo;五步之內,我脖子上的鮮血,能濺到大王身上!&rdo;
相如的戰術,說起來並不怎麼光彩,無非是要挾,類似今天的人肉炸彈,但在當時,還挺管用。比如被司馬遷寫入《刺客列傳》的曹沫,用這一招,竟然奏效:他在魯國為將,三戰三敗,但國君並未怪罪,繼續讓他統兵。在國君即將與齊桓公訂城下之盟時,他懷揣匕首,挾持住齊桓公,逼迫他更改條款;等雙方簽完字,隨即扔掉匕首,站回群臣之中,面不改色。齊桓公有心毀約,但被管仲制止,唯恐失信於天下。就這樣,他丟失的土地,又原封不動地回歸魯國。
藺相如的執拗倔強或者叫勇敢,秦王已經領教過一回。聽了這話,摸不透他還有什麼籌碼,犯不上拿自己的性命,來與他孤注一擲,只好心懷惱怒,隨手在缶上敲了一下。
一下不成曲,但已足夠。藺相如馬上召來趙國的史官,也按照秦國的口吻記下。正好,從彈撥樂到打擊樂,對仗工穩,一比一平。
秦國的大臣憤憤不平,一定想佔個上風,於是又出妖蛾子:&ldo;請趙國獻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rdo;藺相如的鐵嘴滴水不漏,當仁不讓:&ldo;請秦國獻出鹹陽,為趙王祝壽!&rdo;
得益於藺相如的折衝樽俎,趙王的身體與趙國的國土,會盟之後也是完璧歸趙。對他的這個表現,趙王自然非常滿意,於是也封他為上卿,但在委任狀上,其名字後面還帶著個今天很熟悉的拖斗,規定名次在廉頗之上。類似第一副局長云云。
這一下,老將軍不幹了。
廉頗的反應,跟劉邦戰後論功行賞,將蕭何列第一、首先封為酇侯時,眾將軍們的反應如出一轍。中心意思是:我攻城拔寨野戰制敵,立下汗馬功勞,你藺相如出身卑賤,不過動動嘴皮子,地位憑什麼後來居上?
一般稍有城府者,心裡不喜歡誰,都會隱藏起來。即便藏不住,也要做此努力。廉頗這樣的人恰恰相反。不喜歡誰,生怕對方不知道,於是放出話去:&ldo;我見了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rdo;
兩個字,叫板。
這話很快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無論何時,好事者總是不少,唯恐天下不亂。
藺相如是什麼反應呢?後退半步,不與之爭。平常總是稱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頗碰頭。可大家都在一起工作,抬頭不見低頭見,完全避開不可能。卻說那一天,他剛一出門,就碰上了廉頗的車駕。怎麼辦呢?京劇《將相和》裡說,藺相如退入小巷,將通衢大道讓給老將軍;然而廉頗不依不饒,又到小巷口上,堵住他的去路。藺相如無奈,只好轉身回家。
藺相如心胸寬闊,但他手下的門客,半認真半巴結地表示抗議:&ldo;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rdo;您跟廉頗都是上卿,他放話威脅,您處處退讓,怕得要命。庸人都會感到羞恥,何況將相呢?
藺相如微微一笑:&ldo;秦王那麼厲害,我都敢當庭斥責,怎麼會害怕廉將軍?我只是考慮秦國之所以不敢貿然進犯,是因為有我們兩個。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執意跟他爭長短,國家大局還顧不顧呢?&rdo;
卻說廉頗,處處佔藺相如的上風,本來心裡非常得意,聽說這番話,慚愧得恨不得逃進地縫。這樣的漢子,都是暴脾氣直脾氣,一根腸子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