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碧霞宮內三仙奶奶(第1/2 頁)
老媽悠然地漫步在上城隍那古老的街道上,腳步忽然停在了一家售賣祭祀用品的小店門前。她略微駐足片刻後,走進店裡精心挑選起來。不一會兒,只見老媽拎著滿滿一塑膠兜的金元寶走了出來,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隨後,老媽緩緩走到廟前那個巨大的香銅爐旁,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金元寶投入其中。瞬間,火焰升騰而起,金色的光芒閃爍跳躍,彷彿帶著人們美好的祈願飛向天際。
緊接著,老媽又轉身走進廟裡,請了三柱清香。香菸嫋嫋升起,宛如輕煙般在空中盤旋舞動。我們一同來到神仙塑像前,輕輕地跪在柔軟的墊子上,雙手合十,虔誠地拜了幾拜。
此時,整個廟宇都被濃郁的煙霧所籠罩,香火之氣瀰漫四周。在這朦朧的氛圍中,我放眼望去,只見來來往往的人們絡繹不絕,但卻並不顯得喧鬧嘈雜。
大家都懷著敬畏之心,安靜有序地穿梭於各個殿堂之間,每個人的神情都是那麼莊重肅穆、安然祥和。
當我們從城隍廟那莊重而神秘的南側門步出時,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熱情地向我遞來一根鮮豔的紅色福帶,並微笑著示意要與我分享這份福氣。然而,出於某種原因,我委婉地拒絕了她的好意。
站在門口,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向南和向西分別延伸出兩條蜿蜒曲折且緩緩爬升的山路。這兩條山路上鋪陳著粗糙的石頭臺階,彷彿承載著歲月的痕跡。經過一番思索後,我們決定選擇沿著南邊那條看似更為崎嶇不平的石頭路前行。
一路上,腳下的石頭地面凹凸不平,給人一種獨特的觸感。大約行走了四百多米之後,道路的東側緊挨著高聳陡峭的山坡,讓人不禁心生敬畏;而西側原本茂密的林子此刻已逐漸被一排排清明古瓦房所取代。這些古色古香的瓦房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形成了一道別具韻味的風景線。
再往前走,便來到了一片熱鬧非凡的區域。這裡臨街的房屋全都開設成了各種各樣的店鋪,有的主營算卦,有的專門為人改命,還有的則提供祈運服務以及售賣香燭元寶等祭祀用品。此外,那些琳琅滿目的特色手串和精緻可愛的玩具店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
穿過這片繁華的商業區,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個寬敞宏大的廣場。我們快步走向廣場中央,然後踏上了一座由雙層大平臺構成的建築。這座建築周圍環繞著潔白如玉的石欄杆,顯得格外莊嚴肅穆。而這裡,便是聞名遐邇的碧遊宮的正門所在之處。
碧霞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碧霞元君行宮,又被俗稱為奶奶廟。關於這位碧霞元君,她可是道教所尊崇供奉的神只,但具體名字已難以考證了。“碧霞”二字則是她的封號。
這座宏偉壯觀的碧霞宮始建於明代,具體時間是嘉靖二十一年之後。而後歷經清代順治、康熙、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等多個朝代的不斷擴建與重建,才逐漸形成如今這般宏大的規模。
整個碧霞宮以南北中軸線為核心佈局,左右兩側廊道相互對稱。宮內前後共有三座氣勢恢宏的殿宇,總計八十餘個房間。它的總佔地面積多達一萬多平方米,可以說是一處規模龐大且儲存完好的建築群。
這裡不僅建築風格獨特,工藝精湛,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宗教內涵,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瞻仰。
山門之前乃是一片寬闊而平坦的廣場,這廣場佔地面積頗廣,足可容納數千人之多。廣場的南端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戲樓,它建造於清朝光緒年間,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儲存完好。這座戲樓坐南朝北,與遠處的山門遙遙相對,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和繁華。
當人們緩緩走過山門,眼前豁然開朗,呈現出一個清幽寧靜的前院。院子兩側分別建有鐘樓和鼓樓,它們莊重肅穆地聳立在那裡,宛如忠誠的衛士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