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3 頁)
這些思想在墨家的科學活動中都已有萌芽,墨子結合工匠和學者的知識,使實踐經驗和理性思維相結合,有可能使這一萌芽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梁啟超曾說過:&ldo;在吾國古籍中欲求與今世所謂科學精神相懸契者,《墨經》而已,《墨經》而已矣。&rdo; 梁啟超下的這個斷語,在近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激烈衝突,近代文化顯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中國傳統文化日漸顯示它的惰性、遲滯、僵化的思想背景下,不無扼腕、感嘆之意,然而從科學思想的總體上來看,是頗有道理的。
墨子科學思想與近代科學精神相遙相符,說明墨子科學思想和科技活動相結合,有可能使中國古代科學沿著實用經驗形態向理論科學形態的方向發展。因此,探究墨子科學思想何以湮滅的原因,對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何以具有某種固有特徵,對研究中國古代科技發展何以別具一途,是很有意義的。
第五章 烏託幫的政治理想和失敗的政治實踐
一、墨子交相利、兼相愛的理想社會
面對春秋戰國之際的混亂政局,各個社會階層,特別是社會下層的庶民對安居樂業具有強烈的渴求,他們從本身物質利益出發憧憬著自己的理想的社會生活。各派思想家也針砭時弊,揭露現實,極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描繪出各自理想社會的藍圖。孔子的&ldo;克己復禮,天下歸仁&rdo;的大同社會是以調和各階級的矛盾,調整各階級的利益為基本目的的。老子以&ldo;小國寡民&rdo;的理想社會是以明哲保身,互不幹擾為基本目的的。墨子提出兼愛交利的理想社會是以人人平等,有財相分,有利相交,彼此互愛為基本目的的。雖然孔、老、墨三家理想各不相同,代表的階級利益也不相同,但在一點是相同的,即對民不聊生的黑暗現狀的憤慨,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關心到人性問題,關心人的生存。這個共同點正是春秋戰國之際士、農、工、商階層的壯大,貴族萎縮的一個反映。
(一)以普愛形式表現的平等觀
墨子的思想是代表小生產勞動的。當時的小生產勞動者是一種分散的,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社會階層。他們付出了很大的勞動代價,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物質財富,本身卻過著艱辛的生活。因而小生產者對&ldo;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rdo; 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特別敏感。絕對平均主義思想是小生產勞動者所固有的,他們不僅希望自己不受別人剝削,也不希望別人饑寒交迫。另一方面,由於他們是一種相當分散的力量,因而很難積聚在一起,靠本身的力量來實現自己平均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所以,他們總把希望寄託於一種權威的力量以一同天下之平均。墨子交相利,兼相愛的思想正是以一種普愛的形式表現了這種平等的要求,並以尚同、天志的權威來實現這種均天下之利的普愛、平等。
墨子首先提倡全民同利,在經濟上,有財相分,有利相交。因為&ldo;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rdo; 每個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應享受天賦於人的各種物質生活,所以欲富貴而惡貧賤是人性之自然。要改變現實社會貧富不均,損不足益有餘兩極分化的現象,在社會相互關係中,就應提倡&ldo;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rdo;, 即應用損有餘益不足的方法達到在經濟上人人平等的目的。對社會財富的分配應以天下共利為目的,達到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這樣合理的社會狀況。天下同利,財富均等的社會理想,墨子是以人人必須參加勞動為前提的。墨子認為,只有參加勞動的人,才有權力獲得物質生活資料,大同社會不允許存在不勞而獲。這種有力助人,有財分人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小生產勞動者的群體中是較為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