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3 頁)
這個論斷與《禮記。禮運》中的一段論及周禮的話相對勘,可得到佐證。&ldo;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智,以功為己。&rdo;大道行,天下為公;大道隱,天下為家。這兩種社會情況相對比,可說明《禮運》的大同思想確是描述了周禮等級宗法社會以前,原始公社的社會狀況。
這種原始公社大同思想影響到墨子的,就是墨子兼愛的社會理想。下引有關墨子兼愛思想的數條文摘,將其與《禮運》大同思想相比較,可見兩者如出一轍。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
墨子早期學習儒學,系統地受過周禮的教育,又長期居住在周文化傳統濃厚的魯國。他熟悉周禮和儒家經典,受周文化的薰陶是自然之事。《史記。孔子世家》說:&ldo;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義廢,詩書缺&rdo;,而現存的《墨子》53篇中,據羅根澤在《諸子系年》的統計、考證,引用《詩》者有12處,引用《書》者有32處,引用各國《春秋》者有4 處。墨子對於儒學及周文化的修養無論在文字或義理上都具有學者的水平。墨子引《詩》、《書》、《春秋》,文句多以通俗化的解釋,這和墨學的平民化的特點相適應。雖然,後來墨子因儒學、周禮&ldo;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rdo;,終於&ldo;背周道而用夏政&rdo;,成為儒學的背叛者和反對派,但儒學和周文化在墨子的思想上也打下了烙印。《親士》、《修身》、《所染》3 篇具有明顯的儒家色彩。治墨者一般都認為是後人偽託,或後期墨家學儒後的作品。從墨子出於儒而反儒的思想發展過程看,這3 篇作品正是墨子受儒學影響的早期著作。韓愈在《談墨子》中主張儒墨合一說,&ldo;儒墨同是堯舜,同非桀紂,同修身正心治天下國家,奚不相悅如是哉?&rdo; 雖則韓愈沒有認識到儒墨的根本對立是不同階級利益的對立,但孔子的仁者愛人,惠民德政,知人舉才,修身正身等等人道主義對墨子的兼愛、尚賢、修身之言行確有其影響。墨子正是運用了孔子學說及儒家典籍的思想材料重新構造了自己的學說和理論。
從天子失官,學在四野,官學下私人的變化過程看,孔子第一個對周王朝的各種官學及典章制度進行學習、研究、損益和改造,並提出自己的學說,進而聚徒授學,開創了私學。墨子作為由庶民透過學而上升為士的學者,其接觸的學問、知識不外是兩個渠道,一是西周失落的官學,二是孔子開創的儒學。墨子正是透過對周禮和儒學的學習,才打下了具有學者和一代宗師資格的文化知識基礎。墨子思想的創立和發展正是以此為出發點的。對春秋戰國之際的小生產勞動者的思想代表來說,他們所能利用的文化遺產只能是儒學和周文化。
宋人是殷商遺族,孔子說:&ldo;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rdo;雖然因文獻不足,不能以宋來論證殷禮,但宋俗中留有殷商遺風。所以,孔子又說:&ldo;我欲觀殷道,故之宋&rdo;。 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出土的一對宋景公為其妹陪嫁的青銅。銘文中宋景公自稱&ldo;有殷天之唐(湯)孫&rdo;。 這證明宋國封君確是殷商王族後裔。墨子先世為宋人。在宗法關係很強的時代,宋國習俗透過家庭、家族的途徑是會影響到宋人後裔的墨子的。
&ldo;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