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5 頁)
單,肉類就會有腥味,有腥味就需要重油鹽加辛辣,不管是辣椒還是蔥薑蒜,這是川菜中的一個定律。
上了重口味的菜,人吃了之後,短時間對於味覺的靈敏度,就會下降到一個極點。
所以宴席菜在經歷重口味菜之後,就要開始上各種各樣的香味為主而不是味道為主的菜了。
舉個例子,假如你首先吃了肘子,毛血旺,辣子雞這些菜,接下來吃回鍋肉你以為你能吃到好味道?你甚至感覺不到回鍋肉的回甜味。
所以,吃了這些菜之後,接下來的菜應該是湯,或者小菜一類的比較香,可能有好口感的菜。
這麼說起來,可能還有些拗口。
直說就是,等評委吃了紅燒牛腩,接下來的時間裡,也就吃不出精妙的味道了,不只是己方,對於對手的菜,也是一樣的。
這一次奧地利的選單並不適合做這個實驗,但是也只有在他們身上做實驗,到時候遇到徽菜和rb菜,才能放心用這一招,如果實驗失敗,那就沒辦法了。
畢竟每道菜之間上菜有一個時間差。
紅燒牛腩經過漫長的時間準備,終於要出鍋了。
香氣濃郁,口味也非常濃郁。
奧地利的清燉牛肉和這紅燒牛腩之間的差別,直接就體現了出來。
由於是複賽淘汰賽,所以方宏要把控的廚師多了起來,一共增加到了四人,不過更多的是要幫忙擺盤上菜的人,雖然他們也都是廚師,但是在比賽中不做具體的操作。
紅燒牛腩作為傳統川菜名菜,很多派系中都有這道菜,不過味道不甚相同,其中大部分的紅燒牛腩應該算作是一道熱滷而不算是燒菜,原因是紅燒牛腩遠不會像善於紅燒的魯菜那樣紅亮,也和川菜中的其他紅燒不同。
不過這一次方宏選用的是自貢的鹽幫菜紅燒牛腩做法。
換句話說,這道紅燒牛腩,實際上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紅燒牛肉麵那種紅燒牛肉的味道,只不過相比之下,更加精細而已。
眷村菜當中,紅燒牛肉作為一道很重要的菜,在鹽幫菜中也非常重要。
相傳古時候鹽井需要牛拉動,才能從深達一千多米的鹽井中拉出滷水,不過牛老了之後,就拉不動了,所以會宰牛做菜。
這道菜選用的是黃牛,而且不是嫩牛肉,是老牛肉,所以在菜市場買回來的肉牛牛腩做這道菜,始終差一點風味。
作為老牛肉自然難以熟透,所以切大塊,大火烹製。
加上鹽幫菜重鹽,所以並沒有嫩的感覺,求得就是口感。
大塊牛肉煮好後切小塊,然後用重辣烹製,才能出鹽幫菜的紅燒牛腩。
由於鹽幫做活都是重體力活,水分和鹽分流失的都快,而鹽井本身不缺鹽,所以這道菜是巨辣的鹹鮮味道。
巨辣的意思就是……不習慣鹽幫菜的川人吃起來都費勁的辣度。
不過由於是整塊牛肉烹調,切塊後也至少是大拇指大小,有得甚至如同印章大小,所以比起大部分鹽幫菜,這道菜的辣度算是小的,但那也是針對於西南地區的人而言,對於其他地區的人來說,這道菜非常辣,更不要說外國人。
如果這個外國人是個墨西哥人,或者他還可以忍受,如果是在座的評委,那就沒那麼簡單了。
和上河菜的悶辣不同,鹽幫菜取了上河菜悶辣和下河菜通透的辣居中的味覺,吃起來在嘴裡辣,吃完了喉嚨裡繼續辣。
由於淘汰賽已經改到了室內,所以評委們已經聞到了辣味嗆鼻的味道。
評委們做好了心理準備,所以還是先選擇了奧地利的清燉牛肉嘗試。
清燉牛肉是維也納的特色菜。上好的牛肉在高湯中清燉個把小時,牛骨、麵包、山葵、蘋果、和蔬菜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