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3 頁)
和珅的生活更為窮奢極欲。他每日必吃珍珠,他有一件衣服的鈕扣竟然是用幾十個小巧的金錶做成的。和珅的家裡,光宴席用的金餐具,就有三十二套,四千三百件。銀餐具三十二套,四千三百件。
可惜當時沒有世界財富排名,否則,和珅的個人財產應該高居世界第一了。
糊塗劉羅鍋
乾隆晚年志得意滿,處處炫耀自己的&ot;十全武功&ot;,稱自己為&ot;十全老人&ot;。他有一個&ot;本朝無名臣&ot;的理論,說在他的聖明統治之下,朝廷綱紀整肅,沒有人作奸犯科,也就沒有相對清明盡責的名臣。他還下令杜絕百姓為有作為、得民心的地方官建德政碑、送萬民傘等為官員揚名的行為。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把所有的榮譽歸於個人,而大臣所做的一切皆是出自他的安排。虛榮心、權利慾膨脹到如此地步,他再也不需要什麼能幹的名臣,而只需要像和珅那樣巴結奉承、以他的是非為是非的弄臣。再加上和珅弄權,勾結黨羽,把持朝政,正直之士很難有所作為。御史曹錫寶就因為想彈劾和珅的家人劉全來達到懲辦和珅的目的而被革職查辦。在這種環境下,深知其中利害的劉墉又怎麼會不知道,乾隆皇帝聰明太過,大臣就必須&ot;糊塗&ot;,皇帝太好名,大臣就必須平庸。他怎麼做的呢?
有資料記載,劉墉入朝以後,多次因為疏懶懈怠被皇帝申斥。其中最厲害的一次發生在劉墉任上書房總師傅的時候。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負責教育諸位皇子的上書房的老師因為連續幾天陰雨就沒來上課。乾隆知道以後勃然大怒,狠狠訓斥了劉墉一頓,把他降為侍郎,並且不再兼職南書房。還下了一道諭旨說因為劉墉是劉統勛的兒子,皇上念及劉統勛為朝廷效力多年才重用劉墉。然而劉墉卻不知道感激聖恩,不認真辦事。上書房的老師礦工七八天之久,而劉墉卻置若罔聞。劉墉這種做法,對國家而言就是不忠,對他的父親而言就是不孝。
不僅這些,劉墉在這段時間裡總是在犯錯受指責:乾隆五十二年主持祭拜文廟的時候不按規定行禮被參奏;五十三年監理國子監又出了考生賄賂考官的事並因此受到處分;五十八年,作為主考,安排失當,閱卷草率,結果導致違制不合格的試卷很多等等。
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慶帝解除了和珅的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職務,把劉墉重新提為上書房總師傅,讓他在皇宮內當值,以便幫助解決和珅的問題。劉墉並不以公務洩私憤,反而勸說皇帝免了和珅的凌遲處死,改為自盡,充分體現了群臣領袖的風範。他以前的種種唯唯諾諾、無所建樹、小錯不斷雖然弄得自己名譽掃地,但是誰又能說那不是聰明之舉呢?
狀元胡長齡
第36節:清高宗乾隆篇(7)
胡長齡,字西庚,乾隆五十四年大魁天下。他為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反對趨炎附勢,曾多次智鬥當朝權傾一時的和珅,表現出了機智果敢、不畏權勢的個性。
胡長齡考中了狀元的時候,按禮節,就是當朝宰相何珅的門生,應該去拜謁何珅。可是胡長齡卻因為不齒何珅的作為,不願交結,就沒去拜謁何珅。何珅十分惱火,就讓胡長齡當了翰林院修撰。這在朝廷是一份沒有油水的&ot;清差&ot;,這一晾十年,朋友們看他日子過得太清苦,就悄悄在何珅做壽時,用烏賊魚的墨汁仿照胡長齡的筆跡寫了一副壽聯,送給何珅,並解釋說,由於胡長齡太窮,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可出門做客,不能親自來賀壽。何珅這才讓他去山東任學政。事後,朋友又同樣替他寫了一個謝帖送給何珅。
嘉慶年間,何珅倒臺,家中被抄,人們發現朝廷大臣與何珅都有往來,惟獨沒有胡長齡的隻字片言。原來用烏賊魚墨汁寫字,時間一長,字跡就消失了。由於胡長齡的正直和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