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第1/2 頁)
「這些尚且不急。」謝寶扇帶著珊瑚和銀環回到裡間,有宮女送上茶,謝寶扇讓人給珊瑚搬了凳子坐下,便細細問起她在燕州的情形。
珊瑚說道,「各處的莊子已開墾得差不多,有福叔還留在燕州,今年都入冬,還沒下幾場雪,莊子上的老農說怕是明年有蟲害,有福叔盯著各處的莊子,叫他們早做準備,省得明年被打個措手不及。」
說起王有福,這又是另一段往事,他本是謝之華身邊的長隨,幾年前隨著謝寶扇去過雲州,為人精明幹練,信國公府抄家之後,他一家老小落得個發賣的下場,珊瑚得知他全家被賣給京裡的一戶商人,稟過謝寶扇,費了許多工夫贖回他一家人。
如今,王有福和王有義兄弟二人跟著珊瑚,幫忙打理燕州的莊子,平常往來京城和燕州,對兩地的事務很是熟悉。
謝寶扇點頭,說道,「你們做得很是,寧可多費些工夫,哪怕是做白工呢,也好過事到臨頭又幹著急。」
莊子上的生產是大事,謝寶扇每回都要親自過問,李商常笑她手底下養著人,卻不懂知人善用,平白讓自己受累,謝寶扇嘴裡答應他不管外面的事,遇到春耕秋收,還是會操心惦記。
說完莊子上的事,謝寶扇問道,「你去看過李嬤嬤沒有?」
去年冬日,李嬤嬤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大半年,這才略微好轉,只是每逢陰雨天氣,必定會腿疼,她這兩年,已不大進宮,偶爾會來謝寶扇和楊氏,前幾年珊瑚跟著李嬤嬤學管帳,李嬤嬤手把手的教她,珊瑚也算是學出來了。
珊瑚厚道,她跟李嬤嬤學會本領,十分感激她的恩情,平日在京裡,隔三差五就會探望她,這回去燕州一走幾個月,剛剛回京,便帶著燕州的土儀去看李嬤嬤。
「看過了,我瞧著李嬤嬤越發蒼老了,聽蔣伯和蔣嬸說,一入冬就病了一場,吃了許多藥也不大見效,嬤嬤說等明年開春天氣暖和,她還要進宮來看娘娘呢。」珊瑚說道。
謝寶扇默然,她道,「怪不得這些日子不見她入宮呢。」
李嬤嬤是楊氏給謝寶扇的人,有她在身邊,謝寶扇省了很多心,她出宮養老,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楊氏,她老人家心裡通透敞亮,深知謝寶扇和楊氏彼此利用,走前甚麼也沒多說。
主僕二人說了幾句話,珊瑚把帳本和單子遞給謝寶扇,說道,「這是莊子的帳本,娘娘得空兒看看。」
謝寶扇翻開單子,上面是各住莊子裡的孝敬,她飛快的掃了一遍,帳目明明白白,她滿意的點頭,並對珊瑚說道,「仍是按照往年的舊例,撥一半給壽安侯府,他們家大業大的,又沒有正經差事,吃穿嚼用的銀子就指著這兒呢。」
珊瑚說道,「記著呢,上回去看李嬤嬤,她還問起此事。」
謝寶扇一笑,說道,「她是皇后從壽安侯府帶來的老人兒,到底念著楊家的恩情。」
三年前廢太子謀逆,壽安侯府雖說未曾被牽連,不過楊氏失勢,楊家在京裡的日子就不大好過,等到他日二皇子李憶登上皇位,壽安侯府的日子只會越發艱難,謝寶扇接管楊氏手裡的產業,每年分一半的進項給壽安侯府,壽安侯府並不敢有二話,每逢年節進宮,壽安侯夫人必要順路到長禧宮向謝寶扇請安。
這算是她和楊氏的默契,她得了楊氏的產業和人手,就得照管壽安侯府,這事李商就當是默許,珊瑚這樣招招搖搖的進宮,未必沒人眼紅,不過李商沒有二話,別人便是不滿,也無可奈何。
謝寶扇叫銀環收起帳本,她輕輕摸著腕上的玉鐲,問道,「那邊家裡的人還好嗎?」
說起此事,珊瑚皺起眉頭,說道,「還是老樣子,銀子總是不夠花,一大家子不事生產,就靠著娘娘的貼補過日子,即便如此,也沒有一句好話。」
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