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第1/2 頁)
天幕上出現了《回鄉偶書》全詩。
【李白見到賀知章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而這個時候賀知章已經八十多歲了。
賀知章看了李白寫的《蜀道難》,驚為天人,誇李白是謫仙,不吝推薦李白。李白在賀知章的推薦下才終於當了官。
正史記載,天寶初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公元744年之間,唐玄宗下詔書任命李白供奉翰林。
供奉翰林,翰林供奉,調了個順序,有著天壤之別。
翰林供奉這個官職,在唐玄宗時期直接聽命於皇帝,為皇帝親信,屬於丞相預備役,在開元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8年,被唐玄宗改為了翰林學士。
也就是說,李白是不可能在天寶年間成為翰林供奉的。
“供奉”有另一層意思,唐朝有一技之長的人以自身的技藝跟隨皇帝左右侍奉,包括但不限於文人墨客。
李白這個供奉翰林,就是這種。】
【《舊唐書》記載,唐玄宗下詔讓道士吳筠進京。李白和吳筠是好友,跟著一起進京。吳筠見到了皇帝之後,就向皇帝推薦了李白,於是李白就和吳筠一起待詔翰林。
吳筠是什麼人?出名的道士。
李白是和吳筠一起待詔翰林,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李白告別親友進京時那是非常的開心,以為自己能夠施展抱負,在詩中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然而事實是,他高興的太早了。】
眾人十分同情李白,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年間是盛世明君,但是在天寶年間,已然邁入了昏君的行列。李白如果不能和姦臣打好關係,就註定得不到重用。
吳筠:“……”總覺得有哪裡不對,有種被貶低的感覺。
【在《舊唐書》的記載中,李白直接被唐玄宗李隆基劃歸成了和吳筠一類的人,讓李白寫詩助興。好比漢文帝劉恆召見賈誼,半夜長談,卻是如李商隱詩中所寫:“不問蒼生問鬼神”。
《新唐書》記載,唐玄宗曾和李白討論過國事。
這應該是參考了李白的從叔李陽冰為李白作的《草堂集序》,裡面提到唐玄宗李隆基向李白請教治國方略,並讓李白草擬詔書,私底下讓李白幹著翰林供奉的活,且李隆基親自為李白調羹,足見禮遇。
這麼說來,李白的境遇要比賈誼好的多,有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最後怎麼就“賜金放還”了呢?】
漢文帝劉恆被天幕點名道姓的批評,臉上有點掛不住。
或許,他真的低估了賈誼的才能。
【有句話說的好,“與人為善,就是於己為善。”李白輸在了做人上,說他是“狂生”也不為過。
新舊唐書都有記載,李白常常醉臥在大殿上,醉酒時曾經伸腳讓高力士為他脫靴子。高力士雖然是一個宦官,但卻是一個有著從龍之功的人,為三品官,權傾朝野。
我們知道,唐朝的丞相也只是三品官。
李白的品級肯定是比高力士要低的,而且低的多,卻是把高力士當成傭人來使喚。
這就引起了高力士的不滿。
或許這只是李白醉酒之後的無心之失,但卻是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秦始皇嬴政不明白後世為何如此折辱宦官,宦官得是有學識的人擔任,其中出色的可為皇子的老師。
扶蘇想到了“下邳拾履”的典故。
張良給黃石公穿鞋,得到了《太公兵法》;李白讓高力士脫靴,能拿出什麼作為回敬?
哦,李白丟官了。
漢高祖劉邦映像中的宦官大多是戰俘或獲罪之人,對這一群體沒有什麼好感。
李白這是得罪了小人啊。
有人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