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第1/2 頁)
帥去攻打匈奴呢?
其實也就是矮個裡挑高個,自打霍去病和衛青先後病逝,漢朝基本上沒有能打仗的將領了,加上李廣利有個妹妹給漢武帝生了個兒子,這主帥自然也就落到了李廣利頭上。
而且李廣利也爭氣,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李廣利沾了妹妹的光,領兵作戰時都是豪華陣容,率領的騎兵和步兵都非常多,後勤也有保障,所以能不負眾望取得戰績,但往往都是以大量的損兵折將的代價取勝,可見李廣利的作戰水平是真的不行。
不過,若是換成公孫敖,也絕對達不到李廣利的成就。
李廣領兵作戰時帶的兵少,都是低配版本,自己又有“衰神附體”的buff,又沒有衛青、霍去病的能力,也就導致在戰績上難以勝過李廣利,難以封侯。
李陵拿的也是低配版本。
公元前99年的這一戰,李廣利的配置若是給李陵,哪怕被祖傳的“衰神附體”的buff抵消掉一部分,也會有比李廣利更高的戰績。】
天幕上隨著講解,出現了對應的畫面。
從李陵呱呱墜地,到李廣少年從軍,以殺敵掙得軍功,再到李廣利因裙帶關係領兵作戰……畫面跳轉的很快。
天幕下的眾人聯絡上下文,連蒙帶猜的理解了buff的意思。
也確實,李陵敗在敵我懸殊過大。
漢武帝劉徹氣憤不已,他不反對天幕誇李廣、誇李陵,但反感拉踩李廣利。李廣利領兵打仗的功勞可不小,並沒有天幕說的這麼不堪。
太史令司馬遷連連點頭,天幕說的不錯。
宋太祖趙匡胤同情李陵的遭遇,對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十分不贊同。衛青、霍去病已經把匈奴給打怕了,不敢再南下劫掠漢朝邊境。
前期是反擊匈奴,後期就是主動挑事了。
在衛、霍二位戰神逝世,國內沒有良將的情況下,也該適可而止了,可漢武帝不懂什麼叫做見好就收的道理,白白浪費了人力和國力,消耗了有生力量。
後期的戰爭規模大,但得不償失。
【漢武帝派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攻打匈奴的右賢王,讓李陵為李廣利運送輜重。
輜重包括糧草、衣物、被褥、車輛、武器裝備等生活物資和軍用物資。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知道,古代行軍作戰,輜重是很重要的。宋代的兵書《武經總要》中記載:二萬人的軍隊,其中六千人是運送輜重的後勤兵。】
天幕上出現了《武經總要》的節選,天幕提及的文字劃了紅線。
紅線部分是唐朝李靖的兵法。
【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只配備五千人運送輜重,在人數上是遠遠不足的。可見漢武帝原本給李陵配備的運糧兵遠遠不止五千人,而且也不是李陵手下的屯邊精兵。
運送輜重的一般都是戰鬥力不足的老弱病殘,輔兵和雜役。
精兵運糧,也實屬少見。】
天幕下的眾人點頭贊同,前線的戰士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精兵,而運輸輜重的部隊在後方,相對安全,輔兵就可以了。
精兵運糧確實是大材小用。
雖然輜重十分重要,但是由於人手不足,只能派小部分的精兵護送運輸輜重的後勤兵,以防止敵人截斷糧草。
這樣部署能夠做到利益最大化。
【《史記》中的記載是漢武帝命令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射手,和李廣利兵分兩路,分散匈奴的兵力,輔助李廣利作戰。
《漢書》中記載的更為詳細。
漢武帝一開始是打算讓李陵給李廣利運送輜重的,沒有記載運送輜重計程車兵有多少人。李陵自告奮勇,說自己率領的屯邊士兵是荊楚的勇士,力能搏虎,箭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