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種地(第2/3 頁)
您怕出現問題,但不去實驗,不去試試,永遠都不會改變。”
或許是楊小濤的堅持,或許是楊太爺也覺得有理,便不再多說,“那就試試吧。”
最終,楊太爺同意。
但在他內心裡,並沒有太過重視。
多少年流傳下來的經驗,甚至大半輩子都在土裡刨食,早就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順從二十四節氣,春種秋收的日子。
兩人休息,第二天天還沒亮,大隊伍裡的鐘聲已經響起。
楊小濤打著哈欠起床,楊太爺已經拿回來了早飯,一盤窩窩頭,醃白菜。
早飯一般在家裡吃,也有人不吃的,都等著中午的大鍋飯。
當然,現在乾的都是體力活,大家也會在家裡吃點墊墊肚子。
兩人吃完,就跟著楊石頭去南山,那裡有一塊地,原先是看果園的人開墾出來的園子,後來果園被集體沒收,沒人搭理,園子也就荒廢了。
此時,園子裡土石疙瘩不少,平日裡村民在這裡種點土豆地瓜,沒什麼收成。
楊小濤選擇這塊地就是為了實驗倒地能不能實現高產。
有了比較才能看出效果。
楊小濤來的時候,楊大壯家的孩子正趴在果樹上折騰,一群小孩爬上爬下的,見到大人來了也不害怕。
幾人放下農具,開始收拾起來。
前世楊小濤也幹過農活,不過那時候都用拖拉機,播種機。
一臺機器頂三四個人,而且用時還短。
楊小濤想著,以後要不要研究一下播種機。
這東西不大,應該不難。
不過,前提是,有拖拉機啊。
現在,只能靠人力了。
幾個人分工明確,很快進入狀態。
一上午時間過去,雜草已經清理掉,
這還是有楊小濤這個人形猛驢的緣故,要是換了其他人,單單犁地都得下大力氣。
中午吃完飯,幾人繼續。
土壟被堆起來,楊太爺在前面用腳踩出坑洞,後面是抓來的楊大壯家孩子,將玉米種子放進去,然後楊石頭澆水,最後是楊小濤將坑添上,再用腳壓實。
整個工作完成,也到了傍晚。
回到家裡,吃過飯後和楊太爺說著最近城裡的事,楊太爺喝著酒,抽著煙,臉上的擔憂並沒有減少。
楊小濤也清楚,自從五月下發的通知後,農村裡都有股悶在心頭的鬱悶,那是對生活的煩惱,對未來的擔憂。
楊小濤清楚自己的能力,讓他幫忙一家一村,他還能拼一拼。
可讓他改善現在農民的情況,那就是異想天開了。
說實話,他就是一個普通工人,往大了說,也不過是有個系統的普通工人。
對其他事上,他能力有限。
而現在他能做到的,就是將這雜交玉米搞好,讓更多的村民獲得實惠。
楊小濤和楊太爺又說了些玉米注意事項,楊太爺靜靜的聽著,臉上沒啥表情,但心裡卻是十分認真。
他覺得,楊小濤是真的把他們這些農民放心上,竟然為了一個可能失敗的想法,就去埋頭苦幹大半年,這份心,不管成不成,他都得支援,不能冷落了。
看著楊小濤,楊太爺越來越有看自家孫子感覺。
孫子出息了,為國家做了貢獻,他這個老革命到了地下,也能給老哥們說道說道。
那是咱孫子!
第二天,楊小濤一早就往回走。
楊大壯還是安排了楊石頭送他,不為別的,就楊小濤能夠回來送的那些東西,他們楊家莊的人就得承這份情。
何況,有楊石頭送他,路上也會省些麻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