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明風華35(第2/2 頁)
,這就代表著大明和蒙古一直是處於交戰狀態。因此次年餘賢帶兵出征草原復仇便是順理成章,大明朝臣面對這種理由無言以對,都被人間打到家門口了,連報仇都不敢提,還是不是男人了!
這粗鄙不已的話讓大家對宣武伯的鄙視又深了一分。
可這次明軍的復仇對於脫脫不花來說卻是滅頂之災,上去跪舔大明人家都不理會的,讓一些原本就不服脫脫不花的貴族倒向了也先,這進一步激化了韃靼和瓦剌兩部的矛盾。
而餘賢的征戰很快將一部分的底層牧民驅趕到長城腳下,于謙按照之前的設想,沿著長城選擇合適的地方建立交易集市,集市周邊又建了相應的聚居點,並且要求參與貿易的牧民們至少一個孩子送到大明給他們辦的學堂讀書。
春天任他們去尋找牧場放牧,但是在下雪之前就必須回到集市周邊的修建的城鎮定居。而在這期間,他們的孩子都在大明手裡作為人質。
兀良哈之前已經被餘賢比較不人道的犁過一道後,朱棣下令遺民內遷,現在三十多年過去,新成長起來的人都只會種地不會放羊了。只剩下韃靼和瓦剌的蒙古在現在又被餘賢又打又拉的挖走一部分牆腳,他們實力大不如前。
其實不怪他們緊張,沿著長城修建的集市和聚居點看起來對牧民很友好,但是他們是高貴的蒙古貴族,不是牧民!他們有溫暖的大帳住,不需要那些用泥沙混合起來修建的屋舍,沒有帳篷那還是蒙古人嗎?
而那些被驅趕到長城腳下定居的牧民,那特麼是他們的奴隸或部曲,部曲和奴隸都被挖走了,自己還當毛的貴族啊!
在這種情況下,蒙古貴族意識到必須要儘快結束當前分裂的局面才能應對大明的蠶食。為此各自擁護在脫脫不花和也先身邊開始了血腥混戰。
面對老爺們打得血呼,奴隸們開始了大規模的逃亡,聽說長城腳下的集市收留牧民,冬天有房子住,孩子有書讀,能用牛羊換到價格合適的食鹽香料和鐵鍋等等。
于謙這些天心情很好,看著歸附超過三十萬的牧民奏章,而且在他們的宣傳和蒙古貴族助攻下,這個資料還在增長。
當年和餘賢在餘家莊說的氣話居然會一步步開始實現了,而他萬萬沒想到當年那些以收留士兵遺孤為幌子打造的勢力已經滲透到大明天下的各個角落,正因為有這些孩子的努力,才能將這個計劃實施得如此順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