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晉文公火燒綿山(第1/2 頁)
終於有線索來了,有人發現介子推揹著母親上了綿山。
晉文公得報後,立即率眾趕赴綿山,並馬上分派了數百人上山找尋。
但綿山山高林密,雲霧繚繞。一干人等上了山,如針落大海,哪裡找尋得到?
搜了幾天山,終歸找不到介子推的下落。
有人提議在山下放一把火,山高林密,介子推如果在山上,不堪煙燻火烤,必定現身。
晉文公依計而行,命令放火燒山。不一會兒功夫,熊熊烈火在綿山燒起。
大火整整燒了兩天,將一座青蔥滴綠的綿山燒成了焦土,除了山上逃竄下來一些野獸外,哪裡有介子推?
晉文公不死心,命令再次上山找尋。
這一次,他的人終於找到了介子推。
就在半山腰一棵柳樹下,他們發現了兩具屍體。在上面的屍身已經燒成焦炭,在下面的屍身因為受到上面的保護,仍舊可辨,正是介子推的母親!
很顯然,大火燒起時,介子推把用自己的身體護著母親,結果兩人活活被燒死!
晉文公感到一陣炫暈:這就是寡人要找的介子推嗎?是寡人活活燒死了介子推嗎?
晉文公不禁放聲大哭:“是寡人害死了介子推!是寡人犯下了大錯!寡人有罪啊,這叫寡人如何對得起介子推啊。”
晉文公的哭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他確實是犯了大錯。
就在他發現介子推並未來報功,反而離開了絳都後,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論功行賞,怎麼可以讓人透過報功的形式來實施呢?
一個合乎規範的封賞,應該是自己先將大家的功勞都列到功勞簿上,再決定誰該獲得什麼樣的賞賜,怎麼可以讓一些德行高尚的人厚著臉皮來表功呢?
晉文公的認識是對的,就如現在,領導要表揚一個人,他肯定是自己掌握了需要表揚的人的具體貢獻,然後定下應該給予什麼樣的表彰。
如果一個人,對著領導說:領導,我今天做了什麼事,你得給我獎勵。
這種人的表現叫邀功,領導非但可能不會獎勵,反而內心會有一種厭惡感!
晉文公深深自責,為了彌補過錯,晉文公連續下達了幾道命令:
第一,將綿上的土地封給介之推!雖然介子推不可能享受這片封地了,但今後不管是誰,都不能動這片土地,這是介子推的。
第二,將綿上那座綿山,改名為介山以紀念介子推。
第三,把介之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全國禁火禁菸日,包括禁止生火做飯,大家要吃便吃昨天剩下的,準備好的無需用火再煮的冷菜涼食。
這一日正好是清明節前一天,據說這便是寒食節的來歷。
其實,寒食節作為中國最早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北方其實早有流傳,曾經是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也被稱為“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自遠古傳承下來的一個改火習慣。
什麼是改火?
改為,就是用新火換舊火。火,是古代文明中一個很重要的事物,火的使用和控制使人們的生活生存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筆者讀小學四年級時,歷史課是由一位姓梁的校長教的,當時他講的第一課便是火,講得實在太生動了,記憶猶新。
他就是透過講故事的方式給我們講歷史。他說,遠古時代,人類在飲食上與很多動物一樣的,主要生活在山洞裡,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靠吃野果生肉過日子。
突然有一天,天降巨雷,劈中一棵大樹。大樹燃燒,引發了一場森林火災,將整個森林都燒成一片焦炭。
這場火災,人們由於躲避在山洞裡逃過一劫,但森林裡大量的動物就慘了,許多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