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2 頁)
對宋卻倒也是好事,起碼不用一直換造型,也更不容易穿幫。
羅問的人設是高智商,這種高智商並不是簡單地透過記憶力高強而展現出來的高智商,而是透過一段段精彩的邏輯推理來展現羅問與兇犯思維的碰撞。他會透過現場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在腦內進行兇案模擬。透過將現場每一個物件的坐標在腦內定位,反覆模擬兇手的舉動以及相應舉動會對現場造成的影響,最終找出最符合實際的那個,完成兇案再現。
宋卻很喜歡樓導的這個視覺化思路,這種拍攝手法讓人能感受到羅問的整個邏輯鏈條,在獲得視覺上的滿足時,也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而且《雙重犯罪》作為罪案片,自然也逃脫不了對尼采那句&ldo;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著你&rdo;的探討。樓導這個視覺化思維視角給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羅問在腦海中犯罪模擬的時候,那個主人公是他自己。
於是觀眾就能看見羅問在一次次犯罪模擬中殺死受害者,清理痕跡。
十年前的部分樓導會用適當的bg處理,使得觀眾更多地去感受羅問思維的快節奏和準確性,讓人沉浸在羅問破案的風采裡。
可當章暮質問羅問一點點講述羅問是如何模仿陳景文犯罪的時候,隨著插入的十年後羅問犯罪的畫面,觀眾們就能感受到樓導的那股惡意了。
羅問犯罪的姿態和他十年前腦內犯罪重現的姿態一模一樣,或者正是因為有了十年前一次又一次的犯罪模擬,他才能以如此駕輕就熟的姿態模仿出陳景文的犯罪手法。這一幕生動地體現了與怪獸搏鬥的人是如何變成怪獸的。也讓觀眾膽寒,忍不住去想,除去為了他心中的正義以外,羅問的犯罪裡到底有沒有一部分是被這日復一日的犯罪模擬激發的,他是不是因為真的想嘗試一次殺人的快感才付諸行動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