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算賬(第1/2 頁)
諸兒清點平叛的傷亡,處理戰死士卒的身後之事。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其中有不少是自己親自從徒卒之中提拔起來的精銳甲士。
蒲麥,那個臨淄錢莊的製陶匠,在薄姑的演練中脫穎而出的徒兵,難得提拔成了士,成為了帶領選鋒的伍長,娶了親,成了家,還沒來得及生下繼承爵位的嗣子,未來正是可期,卻偏偏倒在了這異國他鄉的土地。
不只是蒲麥,其他不少人都是類似的情況。
還有士卒受傷的情況。
有受傷的徒卒人失去了手足腿腳,沒有了勞動能力。
有的被箭矢射中面頰,萬幸沒有一命嗚呼,卻從此毀了容。
有的背脊帶傷,癱瘓不能行動,幸運的,也至少落下殘疾。
他們是齊國的英雄,決計不能虧待。
諸兒盤算著,正好年前為滅紀而撥款籌備的糧食還有剩餘。
當時為了保險起見,特意下令準備了六萬大軍半年的糧食,以三十六萬石為標準。
這個時代,一石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三十公斤。
正好也是齊國士卒一人作戰一個月的糧食消耗。
派去採購軍糧的鮑叔牙超額完成了任務,從中土各諸侯國購得了超過六十萬石軍糧,還不包括為戰馬準備的秣食。
齊國自臨淄出發的國師左右兩軍吃的全部是籌備的公糧,而大夫們的邑師則會由大夫自己的采邑負擔。
伐魯之戰,從王十一年的十二月一直打到王十二年二月上旬,左右兩軍外出作戰兩個多月,算上出境作戰時派遣的運輸部隊自身的消耗,也不過是用去了十萬石而已。
齊侯的中軍從十二月算起,到三月初為止,主力返回國內,耗去軍糧五萬石。
在紀國維持的駐軍主要消耗的是從紀城獲取的紀國存糧,連運輸隊都省了,基本上算是沒有消耗。
捕獲的魯國俘虜共計一萬七千人,其中五千人輸往齊國北境的無棣邑,另五千人輸往原紀國的密邑,路程都長達一千多周裡,損耗極多,這兩路光是在路上便消耗了五萬石。
另外,這些人還需要吃公糧,直到今年八月的秋收,這又是一筆多達十六萬石的巨大開支。
在魯國的駐軍則至今為止消耗了二萬石左右的軍糧。
大軍解散之後,由於魯國的叛亂,不得不重新召集起來,至今也已經消耗了三萬石左右的糧草。
如此加加減減,六十萬石軍糧耗約四十萬石,而尚餘約二十萬石。
諸兒看著賬上這二十萬石餘糧,又看看名錄上因傷致殘的三千名士卒,提筆一揮。
凡為國出征,傷殘而還之人,不能耕作者,每年補濟其家糧二十四石,尚能耕作者,每年補濟其家糧十二石,凡傷而無殘者,當年補濟其家糧十二石。
也就是說,為國事出戰致殘,徹底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兵,補濟兩人的口糧,還有勞動能力者,則補濟一人的口糧,受傷返家之人,則保證他傷愈之前有所接濟。
------------------------------
泗水一戰,齊人實為慘勝。
即便是利用了南岸砍伐後的林木,創造了干擾魯人列陣的機會,齊人的進攻仍然是以亂擊亂的混戰。
接觸的鋒線上,是魯人的兵力佔據著優勢,而複雜的地形也僅僅只是削弱了這一點,使得冒著不利地位發起進攻的齊軍能勉強維持住戰線而已。
泗水南岸的戰鬥一直打到當面的魯人筋疲力竭,兵甲不利之時,齊人才逆轉了局勢。在此之前,儘管率先進攻的齊人皆是精銳之士,披甲的比例也高出魯人一些,傷亡卻比魯人還高。
若是意圖縱橫天下,這樣的仗打得多了,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