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3 頁)
理觀念相對立。它完全不能反映地區或民族區別的重要性,而這我們通常認為是支配人類自我意識和地位的。
多米諾骨牌理論在討論侵略時由一排多米諾骨牌的一頭談起,因為用手一敲,第一張牌的潛能就轉化為動能。第一張牌的倒落撞倒了下一張牌,下一張又撞倒了下下一張,反映出了一種與侵略者侵略時的情形相同的變化。類似的大小和適當的間隔的必要性,在地理概念上應轉化為什麼,這是不明確的。顯然,為了在聖地亞哥的海灘上登陸,必須將一些極大的多米諾骨牌安放在菲律賓、威克島和夏威夷。有太平洋這樣的間隔,應該說不必擔心紅色威脅遠涉重洋在加利福尼亞登陸了。在多米諾理論使用的擴散中,大洋或干涉國顯然沒有被看作是遏制蔓延的間隔,而是被認為是能夠很方便地抹去的。用類推的方法沒有將該蔓延過程的性質說得非常清楚。&ldo;打倒&rdo;使人覺得有藏酒的氣味,聯想不到國家,而且也很難對動行預防性行動的過程作出充分的描述。&ldo;撐妝已被用來表示某一類的解決辦法,但也已證明很難轉換為成功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行動。&ldo;擊倒&rdo;即一張或較多張牌的橫向移位,以形成&ldo;防火線&rdo;防止大火蔓延,對一些有軍事頭腦的人確有吸引力,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可行的行動。當然,在區域性規模上,在越南,為了把城市和村莊從越共手裡解救出來而將其毀掉了。
對大戰略的啟蒙來說,最好能想像出一種轉化過程更為明確的而且比彈一下食指還要清楚地區別出變化中心的陳述方式。人類之間在進行領土爭奪的後面有一種永恆的總推動力,有鑑於此,我們不妨提出這樣一個公理:&ldo;強力吸引較弱的勢力中心或刺激敵對中心去加強自己&rdo;(麥克尼爾,1963年)。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廣闊無垠的平原,在這個平原上敵對的勢力中心和派別可能出現。然於既定量的經濟、軍事和精神力量來說,一個帝國的中心只能根據其在空間的影響程度,同等地擴大其影響範圍。使同樣多的力均勻地分佈在較長的半徑上,就可能構成一個較短粗的圓柱體,比將這個力限制在較狹窄的範圍內要廣。力量強度的下降與地理範圍半徑的倒數平方成正比,形成了一個如同鐘罩式帳篷的潛在影響範圍。(這一表述可概括為,透過確定一個地理係數,將歐幾裡得空間均勻性變換為微分的地理空間,來解釋距離摩擦和人口密度方面的變化。)這一抽象告訴我們,集中足夠的力量去佔領和征服以前的獨立中心將表明,使力越大,帝國的疆域也就越寬闊。在較廣大的版圖內,獨立的中心需要較少的能量。兩個相鄰的、控制嚴密的帝國之間的鬥爭,往往比兩個相距遙遠、控制不嚴的帝國之間的鬥爭更殘忍。進行擴張的帝國之間的競爭往往會產生一條平衡的邊界,在這條分界線上,他們的影響程度是相等的。歷史上關於帝國過分擴張的例證多得很,它們都是因力量分得太散而垮臺。象拜占庭和中國這樣控制嚴密的國家就比亞歷山大、羅馬、成吉思汗、第三帝國和東亞共榮圈經歷的時間久得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