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二五七(第1/3 頁)
就這樣,胤祉精心策劃的這場陰謀最終以他自己吞下苦果而收場。時間如同一條無聲無息的河流,靜靜地向前流淌著,沒有絲毫的波瀾和停頓。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四季更迭,歲月如梭。轉眼間,四十七年的光陰就如白駒過隙般從人們的指間悄然滑過。
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世間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王朝的興衰榮辱、百姓的生老病死、社會的風俗變遷……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軌跡前行,沒有人能夠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而胤祉,也在悔恨與自責中度過了康熙四十七年剩餘的日子和康熙四十八年的開始,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曾經的野心和算計化為泡影。
四十七年除了廢太子之外還發生了一些大事。七月時,暹羅國王遣使奉表進貢;八月時,康熙帝諭扈從大臣,告誡諸皇子不要濫用刑法;因俄國人入境建城居住,理藩院諮文俄國近侍大臣,要求其拆毀在邊境地區擅自建造的城池。
文字獄也開始了,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為代表,對當時的文化氛圍和士人心態產生了深遠影響。此案涉及民間不滿和反抗,康熙對此進行了嚴厲鎮壓。
這一年還修成了《清文鑑》,這是一部百科型滿文辭典,康熙帝親自作序,對規範滿漢文翻譯、加強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年江南的曹寅、李煦二人虧空公款數百萬兩被發現,康熙念在兩人與自己奶嬤嬤的關係,雖未導致二人性命之憂,但還是抄了兩人的家。
這一年寧夏百姓為水利事叩閽向朝廷請願,反映了當時民生問題的關注及民眾訴求。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來到了康熙四十八年。新春伊始,正值正月時分,宮廷內外張燈結綵,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然而,朝堂之上卻瀰漫著一股緊張壓抑的氣氛。
自從太子被廢黜之後,大臣們彷彿嗅到了權力更迭所帶來的機遇與變數,紛紛呈上奏摺,一次又一次地懇請康熙帝儘早確立新的儲君人選。起初,康熙皇帝還能耐著性子翻閱這些奏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雪片般飛來的奏摺不免令他心生厭煩。
終於,在剛剛結束正月沒多久的時候,康熙皇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不耐。不過縱然是心中再不耐,在一次早朝上,他面色平靜地掃視著殿下眾臣,猛地丟擲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訊息:“朕決定立太子!”這簡短而有力的話語如同一聲驚雷,瞬間在朝堂上炸響,群臣皆驚,面面相覷。
緊接著,康熙皇帝又宣佈道:“諸位愛卿,你們皆可自由選擇心目中合適的太子人選,並將其姓名寫於奏摺之中。三日之後的朝會上,我們將進行一場匿名投票,以決定最終的太子之位歸屬何人!”說罷,他揮袖而去,留下滿殿驚愕不已的大臣們呆立當場。
然而,沒過多久,大臣們便紛紛從最初的震驚中迅速回過神來。此時,他們心中已然掀起了一場激烈的思考風暴——究竟該選擇哪位皇子作為新的太子呢?畢竟,這個抉擇對於他們而言,不僅僅關係到個人的前途命運,更是一個能否向著更高權力層級邁進的關鍵契機。
如果他們所支援選定的那位皇子最終成功登上皇位寶座,那麼這份擁立之功無疑將成為他們仕途生涯中的一筆濃墨重彩,堪稱“從龍之功”!屆時,榮華富貴、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甚至有可能從此平步青雲,成為朝堂之上呼風喚雨的人物。因此,每一位大臣都在絞盡腦汁地權衡利弊,仔細斟酌著各個皇子的優勢與劣勢,試圖做出最為明智且有利可圖的選擇。
原本那些早已心有所屬、堅定地站在特定皇子陣營中的大臣們,此時更是毫不猶豫地繼續支援著他們所看好的皇子。然而,對於那些尚未表態支援任何皇子的大臣來說,情況可就截然不同了。他們不得不費盡心機、苦苦思索究竟應該如何抉擇。
就在這風